2)第七百五十章 大国巨匠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万吨提高到每年300万吨,提高了60倍。300万吨,相当于另一时空1955年的钢产量水平。毫无疑问,这一数据会不断地增长,而新的炼钢企业厂也会建立。

  就是这个人,让大明的百姓家家有用不完的铁器。从锅碗瓢盆,到盖房的钢筋,以前珍贵的铁块现在变得随处乱丢。更甚至,大明的新式大铁船正在建造。

  就是这个人,带领这一群徒弟奋战在科技的一线,为各行各业的技术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朱由检是发自内心的在为宋应星致悼词,绝对不是虚情假意。这个时代需要标杆,但是不是那种细枝末节的“道德英雄”,而是一个为大明有真正贡献的,大人物。

  华夏几千年,从来不缺典型,每个朝代都在竖立各式各样的典型。而且很多的典型都被变成了成语,比如:卧冰求鲤、孔融让梨、凿壁借光等等。

  这些道德故事初听都很感人,可是仔细一想就有问题。汉朝的升迁制度就是举孝廉,因为害怕儿子不孝顺,所以才拼命把孝道挂在嘴边。可是真正的孝道教育,其实是长辈们的以身作则,示范给晚辈看,而不是举例要求晚辈怎么这么孝顺。

  举孝廉导致大量畸形的故事发生,其中有一个,说的是男子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快要饿死了,他居然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煮肉给爹吃。而且这件事还得到了朝廷的褒奖。真是糊涂透顶了。

  再看看孔融让梨,活脱脱就是一场孔家的幕后推手,跟网红推手一样的用心。

  大明不需要这种道德吹捧,更不喜欢竖立那些道德典型,什么救助了几个老人、收养了几个孤儿、做了几件好事、甚至救助了多少流浪狗。这些不是基本的素质吗?什么时候需要宣扬了?

  真正需要宣扬的,是为整个大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发明家、科学家、教育家。他们发展了多少生产力、改进了多少项技术、教育了多少人才,这才叫模范。

  畸形的模范,只能导致一些畸形思想的产生,有些人为了当典型,会近似疯狂的。就想很多网红一样,为了能红已经没有底线。

  送走了宋应星,朱由检再一次来到八卦洲造船厂。这里跟之前比起来,显得异常忙碌,到处都是干货的工人,到处都是叮叮当当的声音,火花四溅,机械轰鸣。

  “还有多久能下水?”朱由检站在指挥台上,眼前出现了一艘钢铁怪兽。

  “请皇上放心,我们已经从全国各船厂抽调了两千名技术员,正三班倒在赶施工进度。最迟下个月就下水试航。”负责项目的总工回答。

  “你现在直接告诉我,造这样的一艘战舰,总共需要多长时间。全国有几个造船厂能够建造?”朱由检问。

  “回皇上,建造这种铁船,最快也要一年半,全国有三个造船厂可以建造。一年的产能是五艘同时开建。”周全斌回答。

  “好!朕要你在一个月试水之后,即开足所有产能生产。一年零六个月后,朕要看到六艘铁甲舰航行在朕的眼前。”朱由检说。

  “是!”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