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9.义仓_大隋说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伍追了过去。

  ……

  行进接近一白昼。

  这夏日炎热,人走在路上其实挺遭罪的。

  但李臻他们也没什么办法,毕竟这年代也没个长途车之类的东西。

  他也不是玄冰人仙,能搞出来个冰块给大家伙降温。

  所以只能让大家坚持走,打算走到日落,到了河东郡内一处重要的中转之地---复县后再歇脚。

  可这一路路过村镇,速度还是不可避免的放慢了。

  人都有恻隐之心,当李臻看到了那驼背的老妇抱着两个流民在那恸哭,哭嚎着“我得儿还活着”的时候,就算是铁石心肠,不免也要软上几分。

  于是,在杜如晦的默许之下,队伍放慢了一些脚步,几个官差给了这些找到了家人的流民最大的宽容,允许其与家人多聊一会儿。

  这才上路。

  一来二去的,速度不可避免的放慢了些。

  今天眼瞅着,是到不了复县了。

  不过没关系,只要路途平顺,没什么意外,早一天和晚一天到于栝的区别本质上面不大。

  而这一整天的时间里,李臻都在和杜如晦商量于栝秋冬之后该如何。

  李臻的意思是效仿商洛,每个村庄都留下些麦种,最起码让众人有个盼头才是。

  可杜如晦却在犹豫。

  因为他更希望是集中贮粮。

  也就是说,河东几个重要县市,把粮食都运到那边,然后道长亲自跑一趟,能让这些麦子跟上时节。倒是只要丰收,就可以把粮食都贮存起来,到必要时开仓放粮。

  同时,荥阳那边的义仓里面粮食颇多,虽然现在张须陀是荥阳守备将军,但粮政之事还是把持在与杜家有些姻亲的荥阳巡抚胡遂那,他可以给胡遂写信,找他借一些粮食。

  荥阳的义仓乃是中原最大的义仓,里面的粮食若开仓开放,莫说一郡之民了,整个中原地区支撑数月都足余。

  而这虽然有些不合规矩,但官场不就是这样么。

  亲帮亲,本就是应该。

  更何况一切都是为了这河东的百姓。

  只要不缺张须陀那只征瓦岗军的粮食,再加上今年都到这时候了,也没听说过哪地方闹旱灾涝灾,明显风调雨顺的年份,肯定没事的。

  这是杜如晦的想法。

  李臻一听,便让他先把粮食借来。

  毕竟,历史上张须陀一死,荥阳就破了。

  那些粮食都便宜了瓦岗。

  他对瓦岗没什么好感,但也没恶感。

  现在只需要顾及河东,暂时考虑不到其他。

  但这肯定不能和老杜明说,所以便来了一句:

  “你先借粮,如果能借来,我就在几个主要郡县忙活。如果借不来,那咱们还是得把粮食散到每个村每个庄子里。不然,冬天所有没粮食的流民万一要来城中讨过活,冻饿饥寒之下,要出乱子的!”

  杜如晦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干脆直接便在马车之中起草文书,打算先借种粮。

  秋日之前,大家可以吃熏鱼熏肉干菜过活。

  现在的河东暂时还不缺吃的。

  所以,只要种粮能跟的上……不说多,往年河东的四成种粮,就足够这些留守的老弱过活了。

  应该没一点问题。

  而正写着呢,忽然,他和李臻同时抬起了头,从马车里面往后看去。

  就见三匹快马驼载着三个人,正朝着车头的方向赶来。

  人没到,声先至:

  “前面可是杜世兄?小弟卢文赋,特来拜会。”

  ------题外话------

  今天就一章2K了,家里装修出了些差错,停工了。我和媳妇都有点上火,然后昨天就吃顿饭的功夫,我两颗智齿全都肿起来了。就是那种拿棉花一蘸,外圈是口水,中圈是脓,中心是血的那种。两个腮帮子全炸起了,别说吃饭了,就是嘴巴动一下,都生疼生疼的。新书还有存稿,但这本书没存稿,我本来想写4K,但实在是写不动,头疼的要炸了,得赶紧去打点滴。然后今天买的玻璃砖还到了,装修停工,没人帮我们卸车,还得我们自己来……所以今天就一章了,感谢理解。对不住各位了。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