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四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_明末锦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准备了各种仪仗,打算出发去广西接桂王到南京继位。

  由此可见,南京的东林党人所谓的“立贤”,确实全是为自身利益而罔顾社稷的一句口号而已。

  倘若他们真的是为了国家社稷“立贤”舍福王拥潞王,则当力争到底,做皇帝的人选岂能说换就换如此儿戏的。

  从这点上说,钱谦益、吕大器等人比之万历时期的东林前辈们,风骨相去甚远,正所谓一代不如一代。

  无论那些东林前辈出于什么原因,单论他们敢于不惜丢官丢脑袋不顾私利和皇帝抗争到底这一点,就远比钱谦益等辈强得多。

  但是这帮东林搅屎棍忘了历史是由小人物创造的这句名言,他们忘了一个小人物,一个他们没放在眼里的太监。

  老福王朱常洵在北京的时候,身边有位绰号“胎里红”的小太监叫卢九德,在朱常洵离京就藩后,他一路高升,到了崇祯朝,已经屡屡监军,节制过左良玉、曹文诏、黄得功、刘良佐、陈永福等悍将,也与农民军连番大战过,曾任总督京营太监,现在正好是守备凤阳的监军太监。

  作为宫中旧人,他当然知道多年前那朝中宫里的一系列故事,譬如“争国本”,他也很清楚眼前这位故主之子,现任的福王朱由崧是当前最有资格的皇帝候选人。

  而征战沙场多年的经历,更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硬道理。

  所以他在得到福王朱由崧的书信后,马上就去找来了硬道理——枪秆子。

  后来弘光朝四大镇中的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三镇,虽然此刻隶属总督马士英麾下,但也多曾是卢九德的监下将领,大家是一条战壕里并肩作战出生入死过的亲密战友。

  因此当卢九德对高杰等人一摊牌,亮出福王朱由崧的书信,说明要拥立福王做定策功臣的计划后,这些在明朝历来被知识分子臭老九压制的武将马上知道,他们出头的日子就要到了,而且这场富贵之大,是他们做梦都没想过的。

  至于另外一镇山东总兵刘泽清,在开始时虽然曾一度附和东林势力的意见,支持拥立潞王,但这时一看自己兵力远远不敌拥福王的三镇,遂马上见风使舵也表示效忠福王了。

  马士英和史可法达成交易后兴高采烈的回到凤阳,谁知道他一进城,却骇然发现自己手下的大将和部队云集城内外,且已经清一色地倒向了福王朱由崧。

  马士英也是个官场老油条,他很清楚形势至此,自己已经没有其他路好走,只能顺势倒向福王朱由崧,不然的话,别说什么仕途,只怕连性命都难以保全。

  因此他马上附盟,与卢九德及诸镇总兵一起在凤阳皇陵前盟誓拥立福王,顺水推舟地做了文臣中的头号定策功臣。

  至此,福王朱由崧登基大事已定了。

  在凤阳“拥福王事件”成为定局后,马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