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师徒间的第一次交锋_杨康的幸福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料理完丘处机的后事,杨康踏上了返回开封府的路途,他呆在重阳宫快有两个月的时间了,是到了离开的时候了。

  在这段时间里他熟悉了全真教的教务流程,不过并没有更深的介入,也没有做出什么重大的变革,对他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他目前要做的便是学习,何况他还不是全真教的掌教,胡乱指手画脚会招人厌烦的。

  全真教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自有它的道理,贸然改变反而会适得其反。

  杨康只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把漠北作为下一步传教的重点区域,他对宋道安的解释是草原上的民族心性单纯,更容易接受全真教的教义,可以开发出一个全新的信徒群体,不过他真实的目的是让这些去传教的全真弟子起到搜集情报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刺杀活动。

  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眼下只是把种子播撒下去,期待将来可能的收获。

  宋道安对此并无异议,这对全真教来说也是好事,于是在杨康离开终南山后不久,一批全真弟子便朝着漠北而去,准备在草原上建立全真教的道观,用中原道家文化来教化草原上的野蛮人。

  杨康还不知道他的老师耶律楚材正在漠北,也无法预料到这批全真道士会给耶律楚材带来不小的麻烦。

  耶律楚材在漠北游历了两个月之后,最终在铁木真的乞颜部安定下来,他给牧民传授知识,教他们防治疾病瘟疫,渐渐的有了名声,铁木真便派人把他请了过来,两个有野心的人物终于走到了一起。

  正如刘邦碰到了张良,刘备遇上了孔明,朱元璋见到了刘伯温一样,这或许便是命中注定的相遇。

  他们在一起谈了一天一夜仍然意犹未尽,铁木真想让耶律楚材来主管乞颜部,但被耶律楚材拒绝了,他目前还不适宜抛头露面,他的家族还在金国,于是耶律楚材成了一个藏身在铁木真身后的谋臣。

  这位儒家的学者想用儒家的思想来教化和改变蒙古部落长久以来松散的局面,给他们建立规矩,这正如当年商鞅在秦国做的那样,乞颜部成了耶律楚材最好的实验地,然而他没想到此时全真教大举来到草原上进行传教。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这里汇集碰撞,彼此争锋。

  而且草原上本身便有宗教存在,袄教在西域和蒙古都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个教派来自波斯,也叫拜火教,崇尚光明,摩尼教便起源于袄教,在教义和信奉的神灵上没有明显的区别。

  全真教的加入,以及本地教派的阻挠,给耶律楚材推行儒家思想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杨康无意中给这位师傅出了一道难题。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可以想见,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对师徒将以整个天下为棋盘,无数将士为棋子,进行一次次异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