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大明商业_大明:开局被活埋,洪武求我称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呢。”

  朱元璋有些疑惑的问道。

  然而听到这句话的朱安,眼中却是闪过一道精光。

  他已经尽可能的高估老爷子的身份了,但没想到老爷子的身份比他想象的还要高。

  国库的税收,那是随便一个人就能看得到的吗,对于大明,这可属于属于大明的重大机密。

  朱安深深的看了一眼老爷子,也没深究的打算,再大的身份地位,他也不会去贪图什么。

  “老爷子,你可知道我这茶楼,一天大约能赚多少银子?”

  朱安也不和老爷子对着干,转而说道茶楼上面。

  “多少?”朱元璋直接问道,他可没有猜测的习惯。

  朱安无奈,只好直接说道:“我这茶楼,每日入账约莫有二两银子,最近几天生意火爆,已过了三两。”

  朱元璋闻言,眼睛都瞪大了。

  并非是低,而是太高了。

  关于银子到底价值几何,现在多数人大多毫无概念。

  后世很多电视剧尤其可笑,古人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

  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现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银票这些荒唐的情节。

  在大明,哪怕到明末,对于平民而言,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

  现在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已足够。

  如今大明初年,物价平抑,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将近三石大米。

  明朝一石为公斤,一两银子便能购买公斤大米,便是斤。

  而现在,大明的一品大员一年1044石米,往下递减,正七品知县一年只有90石米。

  而朱安的这个茶楼,每天进账二两,折去损耗等,一年也有将近三百两白银的纯利。

  足可购买九百多石的大米的,这都快接近一品大员的俸禄了。

  而朱安,不过一个小小的坐贾而已。

  朱元璋的术算功底很强,不然也不会将大明官员的俸禄,算得那般死了。

  朱元璋有些沉默,他没想到大明的商业恢复如此之快。

  开国初期,商业因为被元朝掠夺性的破坏,所以朱元璋为了恢复商业,宣布对大部分商业免税。

  帝谕户部曰:“曩者奸臣聚敛,税及纤悉,朕甚耻焉。自今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

  不仅大部分的商品免税,征收的商税也很轻,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这里存在一个误区,那便是朱元璋痛恨商贾不假,但是对于商业,一直是支持的态度。

  只是朱元璋没想到,仅仅建国二十五年,商业的繁荣就已经开始初露端倪了。

  同时也知道,刚才他是误会朱安的,朱安的意思,便是提高商税,充盈大明国库。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国库,一直都是紧巴巴的过着日子。

  就连大臣们的俸禄,都是经常性的拖欠。

  “行了,今天就到这吧,咱也吃舒服了。”

  朱元璋起身说道,关于商税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朱安几句话就去改变。

  眼看快中午了,大孙的事情还得去办呢,至于这等国家大事,来日方长,可以慢慢研究。

  回到皇宫后,朱元璋便直接下旨:

  “传咱的令,昭告天下,七夕当日可与嫁娶同俗,禁官衣。”

  婚姻对于每个朝代而言,都是大事,明初朱元璋就曾定下,但凡嫁娶之日,皆可越一级穿戴。

  意味着平民男子可以穿九品服,平民女子可以穿仿制的凤冠霞帔。

  而现在朱元璋的意思便是,今后的七夕节,除了不能穿官服,其他的不过多禁止。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商人,在这一天里也可穿绫罗绸缎。

  “这般,咱大孙的事情,不就解决了吗。”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