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朱允炆的惶恐_大明:开局被活埋,洪武求我称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宣布,朱元璋也不好直说。

  便对朱允炆说道:“好孙子,咱知道你孝心了,你先回去吧,咱要先处理一些事情。”

  朱允炆似乎天真的问道:“皇爷爷,孙儿能留下来一起吗。”

  听到这话,朱元璋有些微微沉默了一下,这才说道:“先回去吧,有些事情,你暂时还不方便知道。”

  “是,皇爷爷。”

  听到这话,朱允炆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异常,只是拿着尚书离开了。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离开的背影,待关门后,轻轻叹息一声。

  “娃儿,你也别怪咱给希望,又让你失望,咱也不知道,这大孙竟是有活了过来,不过以你的性子,做个富贵王爷,也是不错的。”

  朱元璋心思敏捷,哪怕朱允炆掩饰得再好,他又哪里看不出朱允炆的那点心思。

  只是相比较起来,朱安的能力,实在是太过于优秀了。

  且作为嫡长子,无论如何,朱元璋都会恢复他的身份。

  即便朱安的能力有些不足,朱元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会选择朱安来继承大位。

  嫡长子继承制,是大明正统,朱元璋必须维持这个制度。

  在朱元璋看来,也只有这般,朱家的兄弟们,才能和睦相处,不至于为了皇位你争我夺,相互厮杀。

  离开后的朱允炆,径自的回了东宫,这个时候,他的脸色已经有些惊慌失措了。

  “太孙殿下,何事如此慌张。”黄子澄作为东宫伴读,一般情况下都在,见到太孙回来如此模样,连忙问道。

  “黄先生,皇爷爷恐怕心里有别人了。”朱允炆有些凄凉的对着黄子澄说道。

  黄子澄闻言,先是一惊,而后认真的说道:“太孙殿下,还请告诉臣来龙去脉,臣好帮忙分析对策。”

  朱允炆闻言点点头,毕竟他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哪怕有些早慧,但对于这种事情的突然出现。

  尤其在他的心中,最近一直都有不好的预感,如此一来,自然就忍不住将所有的事情都往坏处想。

  黄子澄听完朱允炆的讲述,对于朱允炆擅自去御书房等候陛下这事,他也是知道的。

  毕竟当初陛下刚刚宣布立朱允炆为太孙的时候,就经常让其陪伴批阅奏章,提前培养处理国事的能力。

  “太孙殿下,我等千万不可自乱阵脚,目前以臣打探到的消息看来,却是没有人可以和太孙殿下争夺这大位。”

  黄子澄劝说道,他虽能力有限,但也有几个知交好友,四处打探了一下,最近也没有那个皇子皇孙得到朱元璋的喜爱。

  威胁最大的,便是嫡次子朱允熥了。

  可是朱允炆却是通过太监们得知,目前皇爷爷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和他这个弟弟见面过了。

  “可是皇爷爷连奏章都不让我看了。”朱允炆的心神有些安定下来,疑惑的对着黄子澄说道。

  黄子澄沉吟片刻,思索着说道:“或许陛下现在,正在为太孙殿下日后继承大位,处理掉一些棘手的问题。”

  御书房内,

  “陛下,常安商会的情况,全在这里了。”蒋瓛递上一个信封,交给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点点头,接过信封撕开,仔细查看起来。

  早前发现大孙就是常安商会的幕后主使后,锦衣卫便开始着手调查常安商会。

  常安商会作为雪花盐的贩卖者,一些详细情况,早就被锦衣卫记录在册。

  这些资料便是各地收集上来的。

  朱元璋扑一打开信奉,排列在前面的,便是满满的赈灾信息。

  自洪武二十一年始,至今。

  四年间,常安商会参与大明各处赈灾,足足有八十七次之多。

  且每次不仅协助赈灾,还自发运送大量粮食至灾区,不计本身亏损,助力地方官员平抑粮价。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