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7章 良善者难成大事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9章良善者难成大事

  成功说服朱元璋,陈景恪心中长长舒了口气,继而升起强烈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这不是他第一次说服朱元璋,但绝对是最困难最没把握的一次。

  这次的话题看似因雇工保障制度而起,实际上的内核是为百姓松绑。

  百姓一般不愿意离开家乡,一是朝廷律法的限制,二是离开了乡土就彻底没了依靠。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就是,在古代流民不算人。

  不到绝路,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

  现在朝廷在法律上给了‘流民’保护,就会变相的刺激一部分人流动起来。

  允许人口流动,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以前他的改革看似激进,实则都能在历史上找到相似的事情做参考。

  人头税虽然没有被正式废除过,但‘免除某地丁税’这样的善政,历朝历代发生过不知道多少次。

  大明固步自封,西方照样会继续做。

  限制百姓流动,既可以防止百姓聚集造反,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治安问题。

  工业化是历史的趋势,无可阻挡。

  想要说服他去做完全违背自己的认知事情,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还是有些繁琐,但比起以前已经是阶段性的进步了。

  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总是要试一试的。

  各地放宽路引的发放,但需要百姓说明离乡的原因,以及目的地是哪里。

  很简单的道理,熟人社会,谁犯罪大家都心知肚明。

  其它的新政也大多如此。

  如果是外来人犯罪,一打听有没有外来人就能锁定大致目标了。

  不过他也清楚,能说服朱元璋的真正原因,还是自己过往的表现。

  还是那句话,朱元璋是个非常固执的人,很少有人能改变他的想法。

  按照以前的经验,他们敲定大致框架,细节交给下面的人完善。

  而朱元璋有多固执,了解过他历史的人都知道。

  接下来,陈景恪就和朱标、朱雄英一起,讨论如何给百姓松绑,又如何制定雇工保障法。

  以往的算无遗策,种种改革带来的正面效果,让朱元璋愿意相信他的话。

  而这对陈景恪来说又非常重要。

  商业向来是被打压的对象,重农抑商是施行了几千年的政策。

  要说激进,还要属汉文帝,直接就将农业税给废除了。

  而想要工业化,就要发展工商业,要放开对人身的禁锢。

  摊丁入亩,看似很激进,实则并不算特别新鲜。

  黄河改道,朱元璋自己就能看到其中的好处。

  虽然最后难逃人亡政息的命运,但也给世人打了个样。

  百姓到达目的地之后,就要去当地衙门办理暂住证明。

  但今天陈景恪却一反常态,对流动人员管理提出了种种细节上的建议。

  所幸,最终的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

  封藩的弊端他很清楚,可还是一意孤行这么去做了。

  这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