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8章 这就是朱雄英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凯旋仪式已经过去了三天,在朝堂上关于此次事件带来的影响还在继续。

  或者说,最近几天朝廷都在围绕此事运转。

  功臣的封赏,功勋的核准,被俘的北元贵族的安置工作,俘虏的百姓又要如何安置。

  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处理。

  但对于百姓来说,事情已经结束了。

  参加完凯旋仪式看完热闹,大家就各回各家,各自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大街上讨论此事的人群都没有多少,百姓更多的还是在关心自己的生计。

  走在大街上,陈景恪说道:“你也参加过好几次凯旋仪式了,有没有察觉到洛阳百姓和应天百姓,对此事的态度差异?”

  朱雄英若有所思的道:“应天百姓的热情更加持久,能讨论大半个月之久。”

  “洛阳的百姓似乎并不太关注此事,这才三天就没多少人谈论了。”

  陈景恪问道:“可知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

  朱雄英想了想说道:“应天当了大明二十年国都,百姓更加富庶,有能力和心情去关注生活之外的事情。”

  “洛阳才刚成为新都,百姓大多都是新迁来的,日子还没有好起来。”

  “所以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而少关注生计之外的事情。”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也不算错,但这只是其中一小方面,答案其实我以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说过很多次了?

  朱雄英陷入沉思,良久才试探的道:“认同感和归属感?”

  陈景恪赞道:“聪明,就是认同感和归属感。”

  “算上吴王时期,陛下在应天经营了三十年,那里的百姓都深受陛下恩惠。”

  “自然而然的也就心向陛下,对大明也更加有归属感。”

  “所以大明战争得胜,他们才会跟着一起高兴,才会一遍又一遍的讨论。”

  “洛阳百姓大多都是从外地迁徙而来,因为远离天子,就无所谓什么归属感。”

  “谁当天子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天下是叫大明还是叫大元,对他们并无区别。”

  “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对胜利的喜悦自然也就比较平淡。”

  这种话可谓是大逆不道,但陈景恪说的自然而然。

  朱雄英也完全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就犹如在讨论等会儿吃什么一样正常。

  “朝廷已经采用了种种政策,来减轻百姓的负担。”

  “远的不说,仅摊丁入亩一项就可以说是远超历代的仁政。”

  “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吗?”

  说到后面,他语气里已经隐隐带有不满。

  陈景恪叹道:“有句话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对比,有对比才会显出差异。”

  “大家都穷,反而没人会说什么。”

  “大家都勉强填饱肚子,有一个人却能每天能吃肉。”

  “大家的日子明明比以前好了,心中却反而产生了不满。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