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景恪并不知道朱元璋在想什么,他也是越说越兴奋。

  不过还保持着理智,比如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就没有说。

  “孔夫子打破贵族对学问的垄断,才有了今日这般的地位。”

  “商鞅变法,秦国推行军功爵制,才有了一统六国之伟业。”

  “汉武帝首创举孝廉,才有了大汉的强盛。”

  朱元璋忍不住说道:“哼,秦皇汉武不过暴君尔。”

  陈景恪倒也并没有反驳,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三人,在二十一世纪是历代皇帝人气排行榜前三名。

  但那是作为后人的我们,站在文明角度来考虑的。

  秦始皇一统六国,为华夏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汉武帝打出了大汉天威,开拓西域,将华夏文明的影响力传遍八方。

  唐太宗将华夏文明的影响力,推向了封建史的巅峰。

  三人对华夏文明的贡献太大了,现在人享受到了三人带来的福利,自然觉得他们雄才大略是明君。

  然而在古代,站在民生的角度,秦皇汉武就是暴君,风评并不好。

  秦始皇的严苛统治就不说了。

  汉武帝大兴土木、极尽奢靡、卖官鬻爵、残忍嗜杀、压榨百姓。

  喜好长生宠信方士,甚至将嫡公主嫁给方士。

  可以这么说,如果将他的名字遮住,只看他做过的事情,绝逼会认为这是哪个亡国君。

  然而他是汉武帝。

  这三个人里面,只有李世民,被视为明君典范。

  朱元璋出身底层百姓,对秦皇汉武没有好印象,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听到他贬低这二人,陈景恪并不意外,也不想反驳。

  大家站的角度不同罢了。

  没必要为了一个古人,争论这些有的没的。

  但他也没有附和朱元璋,而是继续自己的话题:

  “军功爵和举孝廉,在最初确实为国家发掘了大量人才。”

  “然而随着官僚阶层的壮大,他们垄断了孝廉的举荐之路。被举荐上来的,皆为豪强子弟。”

  “后来更是出现了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这也是东汉末年以及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猖獗的主要原因。”

  “隋唐两朝都致力于打击士族,科举制也就是在那时被确立。”

  “然而当时士族力量强大,科举制也只是在士族政治上,撬开了一道缝隙。”

  “直到唐末,黄巢和朱温二人将士族屠戮一空,才彻底结束了士族门阀统治。”

  “宋朝就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科举制才变得名副其实,也是在那时得到完善。”

  说到这里,陈景恪停下来喘口气。

  朱元璋听的心痒痒,催促道:“快说,后面呢。”

  陈景恪知道他已经被自己说动,心下很是高兴:

  “文和武是国家的两条腿,无文则国不治,无武则国不存。”

  “宋太祖得国不正,忌惮武将夺权就采取崇文抑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