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9章 用工荒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举目望去,数十里数百里都是人家的地。

  大‘清官’徐阶,拥有四十余万亩土地,半个松江府都是他家的。

  一千亩地对人家来说,就是蚊子腿。

  这些人还拥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在地方他们能架空朝廷官吏,在朝堂能左右国家政策。

  前世的大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亡在这群人手里的。

  如果朝廷不分青红皂白,将大地主小地主一起打,那就是给自己制造麻烦。

  生产力决定了,士绅地主对基层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

  如果将他们逼迫的太紧,反而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适当的妥协,换取政策的通行和国家的稳定,是值得的。

  所以对待不同的地主,要区别对待。

  允许留下一千亩,是用来安抚小地主的。

  虽然他们依然会感到肉疼,但并不致命,不会跳出来造反。

  然后朝廷集中力量瓦解大地主,削弱他们的力量。

  等大地主被瓦解,百姓见识到商业的利润,开始主动从事商业的时候。

  再提高税率把小地主分拆成富户,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欲速则不达,很多政策要一步一步来。

  温水煮青蛙就是这个道理。

  三代君主接力,很少有完不成的政策,没必要太着急。

  而且古代亩产也就一两石,再除去种子、田税和其他投入,也就剩不下多少了。

  一千亩地,最后能入库几百石粮食就算风调雨顺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确实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可对于地主大户来说,也只能勉强维持体面的生活。

  尤其是对陈家这样的顶级权贵家庭,这点产出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

  所以福清才会如此着急:“一千亩也不够啊……”

  陈景恪安抚道:“别急,朝廷自然不会不考虑到大家的难处。”

  “虽然收紧了土地政策,却放宽了对商业的管制,以后大家可以从事商业活动赚取钱财。”

  “只不过勋贵官僚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经商,需要通过别人的手才行。”

  说白了,就是需要白手套。

  这么做的目的,其实还是源于华夏传统:打压商人阶层。

  如果直接允许权贵官僚经商,那就是变相提高商人的地位,国家会被动走向类似于资本主义的道路。

  最终的结果就是,商人掌控一切。

  商人掌权的害处,这里不多赘述了。

  虽然在事实上,权贵官僚往往会通过白手套经商。

  可有了这层遮羞布在,经商就始终是上不得台面的行为,是低人一等的。

  这一点在意识形态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能影响到思想文化和政策的走向。

  作为穿越者,陈景恪又岂能不明白这一点。

  所以在制定具体政策的时候,他就强调,权贵官僚经商必须通过代理人。

  且必须要向朝廷报备,具体从事了哪些行业,便于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