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1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雄英表面不情不愿,其实心里很高兴。

  周报意味着舆论权,有多么的重要可想而知。

  皇帝想都没想就交给他办理,足见对他的信任。

  而他也可以通过周报,向天下人传达自己的意思。

  他已经做好准备,取个化名每周在上面写一篇文章,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天长日久,必然会有很多人受到影响。

  等将来这些人进入朝堂,都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他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景恪:“诶,你觉得是否可行?”

  陈景恪考虑了一下,认真的道:“可行是可行,但周报的选稿标准会很严格,你有那水平吗?”

  朱雄英:“……”

  好好好,都针对我是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将来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两人说笑了一阵,就开始讨论正事。

  先确定了这份周报放在哪个部门下面。

  本来朱雄英是准备将其放在礼部名下,也算专业对口。

  “听说解缙在辽东干的还不错,这次算是升迁,正好升一级放到礼部去。”

  陈景恪却并不同意:“礼部掌握科举,再让他们掌握了口舌,影响力过大了。”

  “不如交给翰林院,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弥补。”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历史上的翰林院是养望之地,是阁部摇篮。

  经过陈景恪的变革之后,翰林院就成了纯粹的修文馆。

  平日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各类古籍,编修史书。

  在某种程度上,去翰林院反而有点发配的意思。

  但别看它地位尴尬,还不是谁都能进的。

  能被‘发配’过去的,基本都是饱学之士,没点水平的进去会被集体排挤。

  颇有点圈地自萌的意思了。

  基于这种情况,慢慢的翰林院就变成了,有真才实学但有点天真的官吏的去处。

  这群人就是最好的编辑,将周报交给他们,也算是专业对口。

  “不过只能让他们从事稿件的审核工作,行政管理方面要另行配置官吏才行。”

  听完他的分析,朱雄英颔首道:“你说的多,你有理,就这么着吧。”

  陈景恪:“……”

  接着,朱雄英就写了一道旨意,找朱标盖了印章发往内阁。

  以往皇帝直接下令就可以了,现在必须要先经过内阁同意并备案才行。

  不过现在皇权的威望足够大,内阁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唱反调。

  更何况这还是陈景恪提议的,就更没有人会反对了。

  内阁同意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抽调工匠和铜料制作字模,此事自然不用他们操心,直接给工部下了一道旨意。

  陈景恪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字模,一改往日的大字,新字模只有黄豆般大小。

  标准的蝇头小字。

  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节约纸张。

  要是还用以前的大字体,纸张的用量将会增加数倍,成本将会高到影响报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