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五十一章 中芯陷入黑暗时刻_穿越七零我成了富一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来不及说再见。

  没有惊醒梦中的可儿。

  叶风悄然踏上飞往中海的飞机。

  中海徐文扬市长、中芯国际创始人张如京,纷纷联系他,让他尽快回国。

  中芯国际陷入了国际官司,一旦输掉,就会万劫不复。

  这次,来接叶风的,是很久没露面的王建国。

  中芯国际的事情,还是如叶风记忆中那样,闹大了。

  甚至连王建国在车上都来问叶风,“叶董,中芯国际是不是要输了?”。

  临到了,王建国还问了一个终极命题,“我们自己简产的芯片,到底行不行?”

  叶风点点头,又摇摇头。

  这让他想起一个号称“央视最牛采访的视频”。

  记者:目前为止我们钢铁产能情况怎么样?

  马科长:钢铁我们的历史发展比较长,产业工人比较丰富。

  记者:那到目前为止我们钢铁产能情况怎么样?

  马科长:我们实施精钢战略是想在调整布局的过程中,提高装备水平,做好节能减排,搞好循环经济发展。

  一个是真的敢问,一个是真的没办法答。

  一旦中芯国际倒下,华国大陆芯片的真实现状就是,重回落后西方20年的境地,甚至更多。

  芯片生产大致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三大环节。

  芯片设计的工具,用的都是国外的eda软件,就连华国最好的芯片设计公司也只是刚刚开始“去美国化”,可以说在这一环节,华国无一家挑得起大梁的公司。

  芯片制造环节,全球最大最好厂商就是台积电。台积电现在已经实现21纳米工艺制式的量产,而大陆最好的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国际,刚刚完成45纳米的量产。

  华国表现最好的,是封测环节。但这个环节的利润和技术含量,并不高。

  真实的情况就是,落后。

  如果非得加上两个字,那就是,极其落后。

  没有人在乎芯片行业是个极其烧钱的行业,什么几十亿,几百亿投进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也没人在乎芯片行业是个需要时间的行业,可能几年、十几年都看不到成绩。

  也没有人在乎国产芯片行业的人才缺口,达到了30多万。

  也没有人在乎芯片行业是个“赢者通吃”的行业——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老四舔舔碗底,至于后边的,全看命。

  更没人在乎,由于1996年的《瓦森纳协定》,华裔的工程师无法进入欧美半导体公司的核心部门,华国公司买不到近二代的设备。

  我们的最新研究,就是人家已经过时二代的技术。

  根本没人在乎这些,既然国外的芯片有得买。

  国产的芯片,骂就对了。

  但即便这样,仍有一大批人,坚守在这个行业,从未离开。

  ……

  中海张江高科。

  中芯国际产业园。

  60岁的张如京博士,白发苍苍,手握着胸前的十字架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