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一十九章 寻求合作_穿越七零我成了富一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风准备的备胎计划。

  其实也是受到了任总的影响。

  任总,是华国危机感最强的企业家之一。

  就在华为成为我国电子产业百强之首,在这一片歌舞升平中,任总却给内部员工写了一封信《华为的冬天》。

  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

  这封信指出了华为最高和最低的战略,只有三个字:

  “活下去!”

  19982002年正是我国通信市场疯狂扩张的阶段,华国移动从电信拆分后,获得独家移动牌照,开始密集建设gs网络,仅粤省一个省的移动gs扩容,订单就高达上百亿。<标准必要专利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国内市场几乎都被诺基亚、爱立信等企业收入囊中。

  
  固网时代,任正非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对每个县的本地网项目寸土必争,战胜了一众跨国企业,成为国内通讯设备行业的老大。

  在摸清华为套路后,跨国公司开始对华为实施定点精准打击。

  华为研发出哪款产品,就立马降价打压,华为在重点市场始终无法突围。

  这也是跨国公司惯用伎俩。

  你没技术时,卖天价。

  你有技术时,低价抢你市场,往死里打压。

  危机之下,华为开始转型。

  2003年后,华为开始向小灵通和手机市场进军。

  正当华为准备大展拳脚时,坏消息,从海外传来。

  2003年1月,思科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两大公司开始了长达十数年的明争暗斗。

  在与狼共舞的同时,任总深刻地领悟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华为要真正站起来,不能被别人卡住脖子。

  基于极限生存假设,任总把公司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独立出来,在2004年拍板成立华为海思,踏上了芯片设计这条“不归路”。

  在任总心中,海思的地位非常重要。用他的原话来说:

  “海思一定要立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当断粮的时候,备份系统能用得上。海思的芯片可能几十年都用不上,但是还得做,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的漏洞,就可能出现千百亿美金的损失,公司也会让别人卡住,最后死掉。”

  他再次使用了一贯的打法,集中优势兵力,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

  此时,整个华为才三万人,研发费用不到10亿美元,任总张口给了海思女总裁何廷波2万人,每年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如此高强度的投入,吓坏了何廷波。

  “任总,虽然海思只是一个备胎,但请您放心!只要公司需要,海思马上就能拉出来转正。”

  何廷波听任总解释,深深地理解了任总的良苦用心。面色严肃地向任总保证道。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