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一章 表演与科学_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完全凭情绪和悟性。可他又不得不承认,书里写的有道理,这便造成了一些很诡异的矛盾。

  褚青看书为了求知,结果越看越复杂,以往习以为常的东西,套上心理学的外套,瞬间高冷无敌。

  比如里面提到的一个例子,恰好与演戏有关,叫库勒雪夫效应。

  把没有表情的男人特写,分别与一碗汤,一个棺材,一个可爱的小孩组合,成为三组镜头。

  人们看了,都会将男人的心情解读为:饥饿,哀伤,喜悦。若单看男人的脸,或单看汤,是不会得到饥饿的感觉。

  这试验是说,两个不相关的画面通过精心搭配,以及心理暗示,能让观众产生特奇妙的反应。

  褚青比较蛋疼……在没有任何实物的情况下,如何表演一个人很饿?

  首先,你要摸着肚子。

  当然这还不够,因为急着拉屎也会摸肚子,所以必须加点小动作。你可以啃手指,你可以舔嘴唇,你可以飙眼神,你可以抽几下鼻子做出寻找食物的姿态,甚至你体液充足,还可以流些口水……

  方法非常丰富,这仅仅是褚青自己的经验,还是弃之不用的旧货。

  一个好演员,哪怕他是面瘫,光凭本身的气场调动,以及前后情景衔接,就足以hold住观众的大脑,让他们按照导演的意图去思考。

  但书里讲得对么?

  绝对正确。

  褚青整本书读完,的确有所收获,也懂得心理学对表演具有莫大帮助,可它从根本逻辑上,就否定了演员的个人价值。

  表演,始终是一种感情,而不是一种科学。你可以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去帮助,去借鉴,去衬托,却绝对不可能代替。

  那样的表演,毫无生命。

  …………

  “多谢,多谢大家!”

  剧场内,詹瑞文和甄咏蓓在台上鞠躬谢幕,底下数百个座位,约有六七成的观众,哗哗哗的鼓掌。

  俩人对视一眼,皆隐含无奈。

  这剧叫《两条老柴玩游戏》,去年的剧目了,因为反响不错,目前又没有新剧演出,便拿来垫档。

  话说詹瑞文于九十年代初回港创办剧团,起初只有三个人,甄咏蓓负责创作,他负责执行,另一个则做幕后。

  香港人不怎么爱看舞台剧,他们着实经历了几年惨淡,才把本土市场渐渐培养起来。谁知又撞上了金融风暴,到处衰败,刚有些起色,pia地落回去了。

  平均六成多的上座率,算高票房了,但如果没超过二十场,那妥妥亏的,赚的就是个血汗钱。幸好詹瑞文名气愈响,开始接电影贴补缺口,剧团才没入不敷出。

  俩人方返回后台,便有工作人员迎过来,道:“有人找。”

  “嗯?”

  詹瑞文抬眼一瞧,休息室的椅子上正歪着个家伙,不由笑道:“嗨,青仔。”

  “詹sir。蓓姐,恭贺演出成功。”褚青站起身,还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