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九章 表演的信仰_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谈到一件事:

  徐志摩在伦敦求学时,适逢有天大雨,他猛然扯着正在校舍读书的源宁往外跑,说是一起到桥上等着看虹。源宁呆若木鸡,不从,并劝他也不能去,说英国湿气重岂能小看。徐志摩没等他说完,便一溜烟跑得没影儿,继续冒雨到桥上,等着看虹。

  之后,林徽因问徐志摩,怎么就知准会有虹,到底在雨中等了多久,虹看到没有?

  徐志摩说:“完全是诗意的信仰”,让她几乎要哭出来。

  好吧,我们姑且将这件事看做,一个文艺婊与一个斯文禽兽的惺惺相惜。但故事里提到的那份“诗意的信仰”,却着实令人心动。

  这并非骚年的矫情装*逼,而是一种真正的热恋,坚定,和执迷不悔。

  因为有了信仰,就有了力量,有了天真浪漫纯情固执,有了冒险前行义无反顾,有了不可摧毁的韧性和倔强。

  而对褚青来说,他虽然从未将表演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却也将其视作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他一直认为,自己是非常非常热爱表演的,甚至以此骄傲,以此虚荣,偷偷摸摸的瞧不起那些不着调的大小演员们。

  从《小武》到《无间道》,始终是这样。

  如果没有《盲井》,他大概会在这种虚妄的洋洋得意中,止步不前,或者干脆沉沦。可他命好,偏偏又碰到了《盲井》,碰到了朱大国和魏小军。

  他们的质朴纯粹,简单快乐,以及最终两条生命的轰然坍塌,让褚青所谓的骄傲自满,显得那么的不堪一击。

  自由、爱情、理想、正义、真理……这些高端概念,貌似一个个都超越了生命的涵义,激励着世人继续前赴后继。

  其实呢,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真正的生死震撼,高于任何意识范畴。

  为毛?

  因为生产那些名言警句的大咖们,说完话谁也没死,都特么活蹦乱跳的。即便扑街了,可你生前的伟大意义,恰恰基于你的死去。

  褚青倒没那么哲学,思考此类的辩证关系,他只是出于一个演员的身份,来审视自己的内心。

  所以,他才发现,自己以前有多么的扯淡,尤其是最近,拿到金马奖之后,愈加的随意玩闹、

  表演,并非是把皮肤晒黑,不洗头不洗澡,认真揣摩角色,就叫做有诚意。这只是基本功,换句话说,凡是演员,都应该这么做。

  那表演到底是什么?

  褚青忽然有了自己的答案。

  演员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能在现实中找到真切的对应,你在演绎他们,你更是在展现他们。

  无论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忠的奸的……你皆能体会到,旁人一辈子都无法体会到的人生价值,并且痛快淋漓的告诉观众:

  诺!这就是小偷的生活!这就是奋不顾身的爱情!这就是八十年代的回味缱绻!这就是两块石头夹着一块肉的矿难!

  表演,就是尊重生命,这才是演员最大的骄傲。

  ……

  褚青想通了这点,直如大海退潮,青光万里,全身冒着一股通透劲儿。他自然而然的拿过剧本,重新琢磨起宋金明这个人物。

  越琢磨,便越觉得之前演的渣渣,简直惨不忍睹,不停对自己吐槽:

  哎,这个眼神,我怎么能这样表现呢?忒不够力啊!

  哎,那个动作,我做的太僵硬,根本不符合人物情绪。

  哎,我应该这么着,我应该那么着……

  他都忘了屋里还有个汪宝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状如疯癫。

  ……

  而下午,当李扬敲开那扇房门时,褚青正靠着窗台,垂头沉默。

  听到声响,他慢慢抬头,就那么一眼,里面夹杂着的阴狠与纠郁,直直的撞到李扬心底。整个人的负面情绪,轰的一下子,全部炸裂!

  (回家给老爸过生日,人多事杂,这两天可能写的比较磕绊,不顺畅,但是不会断更,大家安心。)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