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节 第三帝国火箭之父_奋斗之第三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灿烂的阳光透进窗户。所有人都云集到大窗户前俯视着丛山叠岭的东方。深秋的上萨尔茨山枫叶鲜红,松柏苍翠,只是在空中弥漫着轰炸机的油烟,莽莽林海升腾着几股浓烟。“他们竟敢轰炸林茨!”希特勒一遍遍的呢喃。戈林也跟着瞎唠叨:可惜了那些名画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一直放在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呢。

  位于多瑙河及其支流特劳恩河交汇处的林茨是奥地利第三大城和重工业中心,原先只是个山区小镇,破烂不堪,穷山恶水,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由此也盛行近亲结婚,不是这里的人特别愿意“亲上加亲”,也不是闺女长得太漂亮舍不得外嫁,而是无奈之举,只得在内部消化。后来,希特勒与外甥女处对象,实在是家风使然。难怪爱娃经常数落他是“没开化的脑山人”。

  1933年元月底,平地起春雷,爆了个大冷门,这个“没开化的脑山人”被兴登堡总统任命为德国总理。从此,希特勒决心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调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林茨。“要脱贫,先修路;要想富,办工厂。”短短几年的艰苦奋斗成绩斐然,人口增加了一倍,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小康。城市整洁漂亮,建筑面积成倍增长,为工人建造了十万幢廉价住宅,兴建了多瑙河大桥、火车站,建成了奥地利省最大的采盐、钢铁为龙头的联合企业。

  在狠抓物质文明的同时,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努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纲领为指导,深入开展纳粹党的先进性和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人民的思想觉悟空前提高,易风移俗,沿袭几千年的近亲结婚现象得到遏止。到1939年,一座欣欣向荣的国家社会主义新城市矗立在多瑙河边。

  由此可见,希特勒偏爱林茨。虽然他出生于德奥边境的布劳瑙,但林茨之于希特勒,有如萨尔茨堡之于莫扎特、斯特拉特福德之于莎士比亚。他在林茨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和充满希望的少年,是一生中最快活的地方。当时,他梦想当一位艺术家,画了数不尽的林茨素描。他迷恋这里的艺术氛围和美丽景色。以至于他将从欧洲各地掠夺来的艺术珍品都搬到林茨,欲使它成为比维也纳更大的艺术中心。把林茨建成“多瑙河畔最美的城市”,打造成“欧洲文化之都”,与维也纳双峰并峙,两水分流,并驾齐驱。

  到了1942年10月底,元首从欧洲各国,包括圣彼得堡博物馆搜刮来的160万件古董文物都放在林茨的“元首博物馆”内。可是现在,盟国突如其来的轰炸,将使他心目中的“欧洲文化中心”成为一堆瓦砾,让他怎能不生气呢。

  “他们竟敢轰炸林茨!”希特勒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