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北伐前奏(三)(二更)_风起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虐待他们怎么办!”

  。。。。。。

  “兴华,这就是你写的东西?写的倒是挺不错!你要是要发表,也得去找报社啊,你给我看什么!”

  老蒋放下手中的那一摞书稿,揉了揉眼睛,笑着道。他刚才看了不少,感触很深,李恪这个从各个方面分析各资本主义强国的崛起原因。而且这些手稿内容包罗万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等,可见自己这位手下的知识是有多渊博。

  李恪这几天忙着写的不是其他什么,而是大国崛起,这也是他前几天在军校演讲得到的启发。大国崛起,在前世,他看过那个纪录片,也买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那套图书,对于内容他大致上记得起。

  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北伐即将开始。北伐一开始后,国共两党就得走向敌对,到时候他写出这个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那个时候的国共双方,都不会管这个,国民党忙着军阀混战、剿灭红军,gcd则是颠沛流离,哪有空管什么国家建设。

  他的意思,就是趁着这个空档,把这些东西写出来,让国共双方的人都去思考这些问题,即便是双方无论是谁当家,都能在其中得到借鉴,找到一条合适的复兴之路。

  这个时候,无论是中国未来二十多年的政府高层,还是新中国的主要领导都在广州。活跃在未来中国军政两届的黄埔前四期的学生也大多都在。

  听到老蒋的装糊涂,李恪心里不仅诽谤,不过脸上却是没有表现出来,认真道,“当然是得征得校长您的同意,不能坏了规矩!”

  “你这个不错,我对其中的德国铁血发展道路倒是情有独钟,你觉得在中国这条路是否行得通。”老蒋询问着李恪的看法。

  李恪回答道,“校长说的没错,德国的铁血之路我也觉得适合目前的中国。不过前提是我们得有强大的工业实力,而且对于教育也得加大重视,只有综合实力强大,我们国家才能算真正走上复兴。”

  不过李恪在心里则是说道,铁血之路倒是不错,不过俾斯麦等人用了能够成功,但老蒋你用了可就不一定能够成功。毕竟此时的中国跟当初的德国国情看似差不多,但其实并不同,这么乱套用,结果谁也不能确定,毕竟没人试过。

  老蒋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你拿着去《民国日报》发表就行了,像这种用不着以后都请示我!”

  “明白!”李恪点了点头。

  《民国日报》现在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影响力很大之前一度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不过现在已经开始转右。

  当看到李恪拿来的文章,报社上下都被惊动了,先不说对不对吧,就凭这些手稿内容的全面性,这些人就被眼前这个军人出身的李恪折服了。这也是李恪故意的,他知道想要在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