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为国取士_逐鹿北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寞,投竿罕至,岂美璞韬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

  永鉴前哲,怃然兴叹!

  凡厥在位,譬诸股肱,若济巨川,义同舟楫,岂得保兹宠禄,晦尔所知,优游卒岁,甚非谓也。

  祁大夫之举善,良史以为至公,臧文仲之蔽贤,尼父讥其窃位,求诸往古,非无褒贬,宜思进善,用匡寡薄。

  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

  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

  才堪将略,则拔之以御侮,膂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

  以此求治,庶几非远,文武有职事者,五品已上,宜依令三科举百人。

  有一于此,不必求备,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

  高顺说完,把事先准备好的奏章给众人传阅,众人看了一眼,都看向高长恭。

  高长恭见该他出面了,于是解释道:“顺丰的意思是,对于推举上来的士子进行考核,分经义、策论、诗三科。

  经义者,经书也;策论者,时文也;诗者,不必赘述,以此三科考士子之才学,确保其为有识之士。”

  高长恭这么一解释,大臣们都明白了,此时还没有考试的概念,高顺此举可谓是开创先河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侍中高元遥道:“如此考核,恐怕没有几人能够通过,若是最后没几人通过,岂不是天下人取笑。”

  高元遥说出了众人的忧虑,高顺闻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共尊显之,代天牧民。

  理应上传下达,政令通行,使民咸知上意,反映民情,使皇上能及时安抚百姓;

  劝诫帝王,通达时变,废除劣法,教化百姓,如此必须为有学之士,道德君子。

  若官员无德,则阳奉阴违。不尽于职,遭遇饥年,民无积蓄,无以度日,离开田土,不务农事,五谷不勤,国家何丰矣。

  地方官吏不懂政治,多次下诏要,劝民农桑,无动于衷,行动不力,奉诏不勤,劝民不明,有阳奉阴违之失。

  然农民甚苦,而官吏漠然待之,废田伤民,自取灭亡,甚有官员利用权势,投机取巧,赚取差价,与民夺利。

  如此朝廷选官,必须要考核德行,而德行之本,是为学识,明理,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安邦,此为正道。”

  高顺在陈国讲学的经历,让他的口才更进一步,如今满朝文武,比高顺更有学识的恐怕没几个。

  大臣们听了半天,心里暗暗吃惊,高顺父子一文一武,这是要无敌的节奏。

  “诸位大人还有什么疑问么?”

  高顺说了半天有些口渴,于是让侍女上茶,是冲泡的茶,他自己先喝了一口。

  两番长篇大论下来,已经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