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八章 北平大乱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天里,整个北平城大乱,无数清廷的权贵大臣们,不管是满人大臣还是汉族大臣,一个个都是拖家带口准备出逃,大量原本防守北平城的兵力,尤其是目前清廷唯一一支堪用的第一镇更是直接撤下了城墙,然后前往东门附近,准备掩护咸丰东狩。

  当然了,其他部队,比如说部分绿营,京营都是被一股脑的留下来,穆阴要让他们充当断后部队,在北平里故作声势,免的被中华军察觉出来咸丰要东狩。

  被留下当断后部队,也就代表着这些清军已经是被清廷彻底抛弃!

  清廷也不傻,这八旗新军虽然战斗力远不如其他清军里的新军,但是好歹是新军啊,比那些绿营和八旗旧军强得多,这要走的话,肯定是会带着新军走啊,其他的清军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清军满城大动,城内诸多得到了消息的权贵也是慌忙收拾细软,然后拖家带口往东门而去。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跟着咸丰东狩的,有一部分主动留下来试图拖住中华军的步伐,而有些人干脆自己带着家人和细软出逃,这不是去东北,而是准备离开北平躲避战祸,然后直接回老家,这官他们不当了。

  而每逢乱局中,总会有一些人有着不同的想法,比如说就当咸丰帝准备出逃的时候,已经有不少文官大臣们私底下商议。

  商议什么?不外乎就是投诚而已。

  从古至今,文官这一群体,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清流大多都是说一套做一套。明末时,面临李闯的进京。他们集体投降了一次,而等清军入关的时候。他们又是集体投降了一次,这一次中华军入京,他们再投降一次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数千年历史里,文人士子这个群体里尽管会有几个脊梁挺的笔直的人,比如文天祥等,但是绝大部分的人文士子都是一群人尽可忠的货色,都说数十年寒窗苦读只为卖与帝王家,但是他们并不在乎这个帝王是谁。

  每当到了国家生死关头的时候,叫嚷着战争的是他们。最先投降的也是他们,然后投降外了还说一些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的话,生怕天底下的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嘴脸一样。

  要不你看看,自中华军造反以来,除了少数在余胜军时代就对林哲效忠的几个官员,比如薛焕等,有多少人在中华军造反后主动投诚中华军?

  不客气的说,如今中华帝国里百分之八十的中下层官员,尤其是府县这两级的官员。都是前清官员出身。

  他们之所以反叛满清,转而投诚中华帝国,绝对不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华帝国这个体系对中国的好处,更不是他们忧国忧民。或者是说被林哲的主角光环给笼罩了,他们投诚中华帝国的理由相当简单,四个字可以形容:荣华富贵!

  中华军打到了城下或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