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八十一章 海军改革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台湾海峡爆发的华盛顿号和怀俄明号之间的战斗,在全球的海军史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对于帝国海军而言,意义却是非常重大,这代表着帝国制造的铁甲舰已经拥有成熟并强悍的战斗力。

  这也就让帝国海军进一步加速了铁甲舰的发展!

  帝国海军一方面是开始执行制造万吨巨舰的长期计划,另外一方面也是下了炎帝号的建造订单,这艘设计标准排水量达到四千吨的铁甲舰将会成为帝国造船业建造的最大船只。

  炎帝号的建造,也就使得帝国海军正在建造的铁甲舰数量达到了四艘之多,分别是1862年初动工的盘古号,同年底动工的祝融号,另外还有女蜗号的二号舰,同为近海铁甲舰的毕方号,再加上现在的盘古号。

  上述铁甲舰顺利建成的话,帝国海军就能够拥有三艘远洋铁甲舰,两艘近海铁甲舰,将会导致帝国海军的实力大幅度增加,到时候就不用提心吊胆着和英法等国海军爆发战争该怎么办了!

  开始批量建造并服役铁甲舰的同时,也代表着帝国海军的战略从原来的港口防御逐渐转向为近海防御,并尝试组建一定的远洋进攻能力。

  为此,海军内部也是对目前海军的舰队构架进行了一定的改编,把辖有的四支炮舰支队以及一支巡洋舰队整合进行改编。

  成立‘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第一舰队’,该舰队以原巡洋舰队为核心,编入帝国海军的大部分远洋作战船只以及辅助船只等,将会承担与敌国海军进行海上决战的重任,该舰队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击败假想敌海军主力舰队为目标。

  除了这支负责海上决战的主力舰队外。还成立有负责港口防御,近海巡逻等任务的区域性舰队,分别是南洋、东洋舰队、北海舰队,其中的南洋舰队负责南中国沿海,越南沿海等南洋地区的普通海防事务。东洋舰队负责台湾海峡以北,朝鲜西部海岸。对马海峡以南的大部分海域。

  北海舰队负责对马海峡、日本海一直延伸到北冰洋的所有海域。

  不过上述三支区域性舰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港口防御,岸防炮台设施,近海巡逻等任务,在外海和敌国海军交战并不属于他们的任务。

  除了第一舰队以及南洋,东洋,北海这四支舰队外,海军内部还设立了一个内河作战司,负责管辖海军内的诸多内河炮舰。

  海军的这种行政编制的改革,尽管并没有实际影响到海军的实力。因为并不会因此多一艘或者少一艘的战舰,但是这种行政编制的改革却是代表了海军的战略发展的改变。

  此举代表着,帝国海军将会逐步从对陆支援为核心的内河近海性水上力量转变为以海上决战为核心的远洋型海军。

  1863年下半年帝国海军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