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章南云往事_重生之军工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我一听就动了心,晚上爸妈下班回家,我就跟他们说了,我妈是舍不得,可是我爸是支持我的,他说年轻人就是要吃点苦,他自己就是战场上下来的,枪林弹雨尸山血海见的多了,相比起来,种地盖房子算什么?这么着,我们父子二人说服了我妈,我就去报了名,成了柳市地区第一批知青。”

  “我被分配去了南云保山的潞江坝农场,到了那里,我才知道那里有多穷,那真是什么都没有,穷到什么程度我也不好形容,郑项青应该知道,他也经历过这些的。”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郑项青,后者微微点头,显然对他的话非常赞同,于是,他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接着说到“其实穷也没什么,我们农场在那段时间陆陆续续接收了有2000来人,天南地北的,又都是年轻人,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的干劲都很高,白天干活,晚上还经常组织篝火晚会,文艺演出什么的,大家唱唱跳跳,也就把白天吃的苦都忘记了。www..com”

  “可是时间长了事情就渐渐有了变化。我们刚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十七八岁,还有更小的,都还单纯,彼此之间也容易相处,对农村的这些事情也感到新奇。可等过了几年,大家都渐渐成熟一些的时候,很多矛盾就开始产生了。

  大家都是来自城市,不少人原来的生活还是不错的,本来以为,接受再教育只是一段时间,可这一待就是好几年,生活千篇一律枯燥无味不说,每天高强度的劳动也让人受不了。上面对我们不闻不问,招工、招生、参军、入党、提干的机会也寥寥无几,很多人为了争取到这些回城的指标明争暗斗,跑关系开后门无所不用其极,有些女知青为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原本和谐的团内气氛也渐渐变得诡异,大家心中都憋着一股戾气,打架斗殴变成了家常便饭。”

  “当时我在农场里交了个朋友,”说到这里,谢力难得的顿了顿,脸上有一抹羞色一闪而过,不过既然已经开了头,那下面的话自然还是要说的

  “她是佤族人,全家本来住在缅玉境内,59年的时候,家里被台岛的溃兵烧了,全家逃到了华夏,那个时候,她才只有4岁。这样她也算在华夏扎下了根,成为了华夏人,她姓鲍,叫鲍燕来,这名字还是她小学老师给她起的。她上学上到了初中毕业,然后也插队来了。”

  “我们两个被分在同一个排里,一起种橡胶树。因为她是女孩子,年纪又小,所以我就经常帮她,一来二去,我们就好上了。这个事情,排里好多人都知道,当时我人缘不错,干活也卖力,已经提了班长,大家都为我祝福的。我自己也觉得生活虽然艰苦,但是能跟相爱的人在一起,也是一种幸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