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50章的计划3_重生之军工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全数字式飞行仪表,这些仪表的集成度和灵敏度更高,显示和操作界面也更加人性化,机载的火控计算机也更加强大,单独为其编制的一整套飞控软件也更加复杂,而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原先由两名空勤才能执行的各项操作现在需要由单独的一名飞行员来独立完成,为了让飞行员的操作负荷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就必须增加大量的自动化控制,以便将飞行员的精力最大限度地解放出来。

  要知道“JH-7B”与苏27可不一样,它是一架“战轰”或者说“多任务”战机,未来执行的任务包括对空、对地、对海等多种模式,相比纯制空的苏27,仅雷达系统的工作模式就多出了整整6种,可能挂载的武器系统也更加复杂多样,这些都需要飞行员用更多的精力来应付,改成单座版本后,相当于一个人要干原先两个人的活,不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那将来恐怕就没几个人能飞这型战机了。

  由于减少了一名乘员,飞机的长度有所缩短,从原先的20米缩短到了现在的米,再加上省掉了一套人机系统和仪表、很多机载电子设备又因为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大大减重,相比前代更多采用了复合材料的原因,单座版的“JH-7B”相比前代减重超过800公斤,整机空重降低到了14吨以内,而脱胎于TF41的“秦岭”发动机单台推力比之原先“JH-7”上标配的“斯贝MK202”多了整整吨,两台发动机就多出了吨,这就使得“JH-7B”的动力更加充沛,也让这型战机可以负担更大的外部挂载——这么好的条件当然不能浪费,因此,“JH-7B”的外挂点从7个升级到了11个,其中挂载能力超过1吨的重载挂架就有5个,整机的外挂能力达到了9吨!腐书网

  好吧这数据其实让西飞厂蛮尴尬的,因为此时西飞厂生产的号称“战略轰炸机”的“轰6”的最新改型“H-6F”,它的最大载弹量也就是9吨,可那是一架体长超过34米、翼展超过32米的大家伙啊……

  由于“JH-7B”相较“JH-7BS”的改动更大、采用的新技术也更多,因此,该型战机的研制进度比“JH-7BS”要落后不少,按照陈义坚的估计,至少也要等到1993年才有可能实现首飞,而另一个型号的改型,则必然更晚。

  这“一机三型”的最后一个型号被命名为“JH-7BH”,也就是基于“飞豹”发展的舰载机型号。

  只不过,这型战机刚开始做预研课题的时候,还是基于老“飞豹”的双座原型机,而现在则已经明确了要“双型共进”,单/双座款同时推进,并且主力将放在单座型号上。

  将一款陆上用战机改为舰载,那可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航空母舰上甲板就那么点大,起飞降落的跑道条件较陆上差了太多,所以要么用倾角滑跃的方式,要么用弹射的方式,总之需要加上一点助力才行;至于降落那就更是困难,在航母上降落,有句玩笑式地形容叫做“可控坠落”,战机都是重重地“砸”在甲板上的,而为了拖住几十吨的战机让它停下来,航母的甲板上还需要布设多道阻拦索,那是硬生生给拽停的。

  这战机受到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所以舰载机需要比陆基战机强得多得多的结构

  而且还有一样,由于航母甲板长度的限制,战机需要在极短的距离上起降,就需要比陆基战机更好的起降性能和低空低速飞行能力,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大大增加战机的升力,通常来说,也就是要增加机翼面积。

  结构要加强、机翼面积要增加还要为了上舰而搞成可折叠的,整架战机包括发动机都需要做耐盐雾腐蚀的处理,这几乎就是要搞一架新飞机了。

  对华夏来说,在没有任何经验积累的情况下,要独立搞定这些课题实在太难了,不过好在,阎良试飞基地里停着一架正版的米帝舰载机F14“熊猫”,所里也有一个资深舰载机总设计师卢赫生担任总顾问。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