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八章:决战之秋? (三)_铁血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况且。西伯利亚跟中亚本来就人口稀少,战前两地人口加起来不超过一千五百万人。由于环境恶劣、开发困难,各种军需物资的产量十分有限,加上开战后俄军的坚壁清野政策,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给我军的就地征集、以战养战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相应地也就加重了我军交通线的压力――

  “以官兵的口粮为例,七成以上需要从国内调运,而军马饲料中的谷物跟豆类部分,通常只有不到一半能够就地解决……”

  刘平听到这里,目光从对面那几位被称为“标图员”的制服少女胸前迅速麻利地一闪而过。与此同时,脸上拼凑出一副哲学性的严肃,又一次打断了梁天河:“够了,这些本王都有所耳闻,还是说说俄国人那边的情况吧。”

  梁天河眯了眯眼,也许是本来就说得差不多了,也许是不忍继续挑逗摄政王的耐心,总之他一边点头称是,一边抓起根一人多长的细竹竿,在足以容纳百人聚餐的巨大沙盘上费力地挥舞。

  “战线的西面,俄军部署有乌拉尔、伏尔加、高加索三个方面军,估计有三十二到三十五个步兵师,八到十个骑兵师,三到五个装甲旅,按正常编制应有八十到九十万人,配备大炮两千余门、战车两百多部,飞机两百余架。”

  “俄军的主要交通线包括多条横向及纵向铁路,以及由运河联系起来的伏尔加河、顿河流域的内河航运体系,其主要军工基地跟接受外**事援助的港口,到前线的铁路里程不过一两千公里,列车可以直通前线,理论上来说,增援补给的效率应该远胜于我军。”

  “况且,这些铁路沿线的人口远较西伯利亚跟中亚密集,经济更为发达,工农业生产也尚未受到战争的直接破坏,有利于就近征集人马跟粮草……”

  刘平提起军刀,包裹着金银镶片的刀鞘顶端在打磨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清脆地敲击了几下。

  “简而言之,就是我军势大,但交通困难,粮弹不济。俄军势弱,但交通便利,补充较易。”

  梁天河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身旁这位洋洋自得的摄政王,长吐一口气,把手上的细竹竿抛给身后的随从,礼节性地称赞道:“殿下的总结,精炼贴切,老臣佩服。”

  没等刘平反应过来,梁天河忽地话锋一转:“正因为如此,我军才更要在俄国恢复元气之前,将凭据山河之险的当面之敌,驱逐到无险可守又更为富饶的东欧大平原上去,既便于发挥我军装甲机动部队的优势,又便于就地征集人力物力,以减轻漫长交通线带来的后勤压力。”

  “当然,最理想的战果,还是歼灭当面的俄军重兵集团,在整个中俄战线取得压倒性胜利,继而会同东进的德军,前后夹击德俄战线上的俄军主力,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