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六十六章 接生_全宇宙最后一个人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厂拔地而起。堪称无限的化工原料、金属、机械、工业产品等,在一座又一座核聚变电厂的能源支撑之下,如山如海一般汹涌而来。

  一座又一座堪称科研重器的研究设备出现在了星系之中。引力波探测器、暗物质探测器、中微子探测器、粒子对撞机、射电望远镜阵列、光学望远镜阵列等等基础科研设备的数量不断刷新,化学实验室、材料实验室、金属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基因实验室、血液研究中心、神经研究中心、超级计算中心等等应用层级的研究机构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此刻,人类文明的科研领域,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这个闭环的规模虽然还比较小——因为人口太少的缘故,但结构已经完成,框架已经形成。未来所需要做的,仅仅是伴随着人口数量的提升,科研学者数量的提升,不断的充实它、扩大它而已。

  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无需再去费心费力的搭建它了。

  在新历1203年,也即此刻人类文明正式来到拉卡伊9352星系70年的时候,人类文明的人口数量正式突破了千万大关,并在之后始终维持着平均每年增加200万以上人口的速度。

  这个数字,已经计算了正常情况下人们自然繁育增加的人口,以及因为各种原因死去的人口。

  于是,仅仅五年之后,人类文明人口数量便超过了两千万。当然,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只能呆在繁育基地和学校里。

  在强制捐精捐卵命令下达之后的第18年,第一批因为这条命令而诞生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们成年,可以加入到社会生产生活之时,人类文明的人口总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300万。

  这相比起刚刚到达拉卡伊9352星系之时,已经提升了差不多五倍。

  这个时候便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赵长星面前。

  现有的,足以承载两千万人生活的200座滚筒基地,很快就要不够用了。

  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是一种好事,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实力越来越强大。

  对此,赵长星并不打算改变现状,不打算再去开发更大的滚筒基地建造技术。他仍旧打算继续建造这种一个可以承载大约十万人的滚筒基地。

  单个承载力不足,靠数量堆上去就是了。虽然这会造成许多麻烦和不便,但综合考虑成本与收益,这种模式性价比才最高。

  毕竟在未来不久,这些东西都是要抛弃掉的。

  “但是……该造多少呢?”

  赵长星陷入到了思考之中。

  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是在拉卡伊9352星系之中,人类文明的人口总量,该保持在多少才合适。

  出于人口越多,力量越强这个基础,赵长星似乎应该毫无疑问的全力以赴的增加人口。但这个问题,其实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

  第一个因素便是,赵长星无法将整个文明的所有力量和资源,全都投入到人口增加这一方面来。

  毕竟,科研也需要人手,基建需要人手,开采资源需要人手,等等等等。

  这就导致,最多只能有一定比例的社会资源和财富投入到繁衍人口这一方面来。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