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 大庄客厉应九_立鼎189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浩出来不光是送刘大富并招揽人手一件事,更重要的是,他必须亲自调查当代当地的经济产出和综合状况,以确定下一步的物资倒换与盈利基点。

  单纯不考虑外部风险的话,以21世纪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力,拿出十分之一都能横扫乙位面的整个世界。当然那不可能,一则本世界里这么大的物资流通肯定震惊各国,藏都藏不住,二则这边正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前夜,一个不可控的力量却拥有无数的财富,他们肯定会二话不说合伙扑上来抢夺。

  刘大富那十一个人平时四处流窜,打听消息是一把好手,对于基本物资的市场价约么知道。但冒充洋货的稀罕工业品如何定价,就必须深入调查并试探一番。

  因此,其实送给他家的那么多东西,可不单纯是给他们享受的,杨浩一家断定他们留不住,必然要分散出去,那么置换的价格,基本就是当地人能够接受的基准,同时也要测验其需求主次,针对性的预备下一回的物资。

  管童生很负责任的马上投入工作,照着刚拿到的物品清单挨个辨认并登记,然后捧着厚厚的一本招工要求苦读。

  里面有几条让他心中一阵嘀咕。明确要求,参选的人员抽大烟的不要,游手好闲的祸害乡里的不要,不孝子不要,有残疾的不要。反过来,孝子优先,识文断字的优先,有一技之长的优先。

  如果这些都能理解,那么凡是正式工的家中14岁以下孩童必须接受炎黄公司开办的学堂教育,其他家人也有机会进入扫盲班学文,甚至还有一份基本扫盲字单,繁体和简体对照表。就让管中宽心里头直打鼓。

  好歹也是读书人,他很清楚,历朝历代,朝廷管控最严的就是文化,特别是大清立国二百余年,那是决不允许有皇家勘定的教材范本之外的文字传播。读书就能明理,明理就容易多心,多心则不易管理,照杨浩的做法,连农民都认字的话,他这类的读书人岂不是就显不出高贵来?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是不是要报官呢?管中宽心中念头一闪就自动放弃了。且不说现在朝廷还管不管的了,人家杨浩是从米利坚国回来的,辫子都不留,明显不尊大清正朔。而大清的官员也未必治得了他的罪,搞不好,自己里外不是人。

  管童生也没有太多的计策,否则也不至于整天饿的要死要活,另外他可深深记得五叔公那句话,谁要坏了大伙儿的生计,就千刀万剐了他!那种错,不能犯啊!

  杨浩方才说得那些话,院子外面围观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一说要招工,待遇那么高,等管中宽夹着足足一百份的登记表出去时,呼隆隆一大群就围上去了。

  五叔公早有准备,把刘家身强力壮的男丁全都招呼出来给他镇住场子,关键是好好表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