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5章 人是要管的_买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双瑶是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组织厂卫机构的而且她更没有想到的是,连徐子先都曾隐约建议谢双瑶组建一支情报队伍。

  当然了,徐老头说这是为了对抗敏朝的厂卫,在鸭头事件上自己也不清白的黄谨,给她的文书上就说得直白得多了密探制度历来都是政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但对外,也有对内。或许大同社会,人人都有如意手机,都有仙脑,万里如等闲时,密探制度会失去作用,但是在山高水远容易出土皇帝的此刻,一支有力的密探队伍还是能够对各地的吏目起到震慑作用,让他们在贪赃枉法时,心里存着一丝敬畏和忌讳,不把事情做得太绝。

  谢双瑶呢,她是很想假惺惺地表演一番对人性的信心的,但她是个很实在的人,谢双瑶认为黄谨和徐子先的说法,在他们的经验里也都是对的,毕竟敏朝衙门里又没有纪检委什么的机构,御史台更多的还是结合舆论的政治斗争舞台。所谓的风闻奏事,只是皇权对抗相权,相权内部斗争的工具而已。厂卫制度,算是兼顾了一部分纪检委的职能,但肯定没有后世那样的正规。

  纪检委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纪检委则万万不能,谢好学这批更士,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被抽调出来,经过几年的光景,逐渐成形的。这批更士的政审分都很高,大多数都是孤儿出身,所以姓谢的很多,可以说是一支谢家军了。

  他们同时也要上更士的专门学校,接受准军事化管理,同时针对买境之外的地方势力展开情报收集工作。当然,对境内吏目的调查也几乎是公开化的,谢双瑶之前在吏目参考上发过一篇文章,同时也下发了公文,解释了买活军的举报建议制度凡是认为现行体制存在缺陷的,都可以给专门信箱写信,而对于上司以及周围同事的不法行为,自然,买活军一向是有举报制度的。而且,若是敢于实名举报,案件会更加受到重视,查实之后,举报人加的政审分也更多。

  围绕着这套举报、建议制度,在行政上支付了更多成本,雪片般的信件很快就让文书们都快不堪重负了,吏目们只能采取一些甄别方式匿名举报的优先级肯定是低的,职务低的亲民小吏,优先级也不高,除非是针对他的举报较多,才会挪出精力去处理,总的说来,目前谢好学一帮人只能先从针对大官的举报开始,实名举报认真处理,匿名举报也要花费一些精力去查实,还要定期整理举报内容,向谢双瑶汇报。

  连翘的鸭头案,在举报信中其实压根都排不上号牵扯到的金钱不多,而且很快便被纠正过来,如果不是连部长级别够高,常平康又是实名写信,这件事是不会引起什么注意的。

  实际上,常平康的信也很难分类为举报或是建议,或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