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6章 故人会(上)_买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说如今姑苏的茶楼,也竞相仿效武林茶楼,将戏台融入,又有京里来的所谓戏本探秘融入,也是风靡一时看来,我家原经营的那间茶楼,如今那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喽来,受之,今日既然到了买活军的地界,那就喝喝买活军的奶茶,吃吃他们的小蛋糕、小饼干一类,再看看买地特有的新戏”

  “这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这买戏我原也看过的,那何赛花巧种田,现如今凡是要引种买活军的高产良种,都要请戏班子来演几出,为何呢就是要减轻大家对于田师傅的怀疑心情。”

  “是了,是了,你家是虞县的田地大户”冯老龙笑着说到这里,见钱受之面色黯淡,话声也不由得一顿,“怎么,受之,连你家也分家起来了”

  “何止,”钱受之也叹了口气,“分家以外,有几房人家还说要凑钱买船,出海避祸还不是那道追杀令闹的江浙一带,就在买活军卧榻之畔,早几年流民成风,都往买地过去,这叫人怎么不怕

  你当也知道,自去年谢听话案发之后,姑苏风气,有了很大转变,如今也可说是风流云散,这不是,连归家院、秦淮河的名伎,都纷纷往买地过来了原也是在老家风气大变,眼看无处谋生之故。”

  “我还以为许多伎人,是受放足手术的吸引移居到此的呢。”

  冯老龙因自己一段往事的缘故,多年来是绝迹青楼的,但这杨爱的养母,是数十年前的名伎徐拂,和他的确是有过一段唱和往来,因此钱受之写了吴江故人冯字,他对于这些名伎的营生,是很熟知的

  这些名伎,确然是有资格以伎女而名之的,其多为一等行院中,前辈伶人所收的侍女、养女之辈,在长辈处受到教养,读书写字、学诗习画,其中聪颖有天资,又生得娇媚的女孩儿,才会被挑选为接班人。

  余子中,生得好,而脑子较为一般,于文学诗赋没有天分的,有时会被转手去江陵,做那一等二等的瘦马,而留下来的清倌人,真正有才华的那些,所受的尊重不啻官家小姐,在几年内,乃是养母家里活生生的摇钱树,而且享有择偶上十分的自由,往往追求者众,不论是豪商富户还是富贵文人,都是百般呵哄,于名士唱酬往还,每出场一次则其假母得金数十乃至近百两。

  不过,正所谓自古美人如名将,人间不许见白头,这些名伎风光一时,但最后下场体面者百中无一,真正和她们发生真情的良人,家中对于她们自然是不能接纳的,若是嫁于富商,数年后色衰爱弛,或又和家中妻妾不能相安,或者自行求去,或被逐出,重新又回到姑苏、金陵一带,或者重操旧业,或者离群索居,不数年不知所踪,这都是常见的结局。

  对于这些老伎,文人墨客们自然也少了关注,除了多年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