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两百一十九章:科举制度_洪武年间小神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付,可以说是死敌,现在陈松立下如此功勋,这对于文官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兵部尚书赵仁任坐在自己的班房中,他看着手中的奏折,脸色比外面的冷风还要冷。

  他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不停的嘟囔着:“这个脱古思帖木儿怎么如此无能,竟然被三千人击破了老巢,真的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下让陈松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那他的新学可不得肆无忌惮的扩张?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除了赵仁任之外,礼部尚书任昂比他还要难受。

  礼部掌管科举,可如今科举断绝多年。

  近年来,官吏的选用大都通过国子监。

  现在又突然多了一个新学学堂,尽管朱元璋尚未下达从新学当中挑选官员,但却有这个趋势。

  这次新学的创始人陈松,又在草原上立下这样一个大功,那他的威望将会再次升高,那么,他所创办的新学就会变得炙手可热。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得想办法将科举弄出来!”

  任昂坐在礼部的班房中,看着手中的奏折,暗暗想着。

  科举制度可要比国子监制度强悍很多。

  它最强悍之处,就是在于那些同乡同年。

  文官就会以这些东西开始聚集,这就是党争的雏形。

  这个东西还有一个最为强大之处,那就是能将松散的文官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皇权。

  明朝中后期,内阁加上这个,开始了对抗皇权之路。

  朱元璋虽出身贫寒,但也能看得清这里面的道道,所以就禁止了科举,改为国子监制度。

  但国子监制度并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大的瑕疵。

  洪武初年之时,国子监制度相对公平公正。

  洪武后期,国子监就每况愈下。

  尤其是那些荫监生的出现,使得国子监监生良莠不齐,最后也不得将科举拿出来作为补充。

  “这个陈松现在立得如此大功,那不如趁着现在陛下高兴,上书奏折,说不定倒也可以!”

  任昂这样想着,放下了手中的奏折,开始书写贺表。

  将课表写完之后,任昂又开始写自己的奏折。

  奏折的主要内容就是,让朱元璋将科举制度拿出来。

  任昂不愧是个玩弄笔杆子的高手,他竟然拐弯抹角的将此次战事的胜利,和科举制度联合了起来。

  他在奏折上先将陈松夸了一遍,说陈松是万世不出的人才。

  然后又扯到陈松的新学上,然后又说陈松的新学非常好,去过朝廷能化为己用,倒是一件好事。

  可如今这个架势,学习新学的人才很难入朝为官。

  所以任昂提议,将科举制度拿出来,然后让儒家理学的学子和新学的学子一起考试,然后择优录取录取。

  这个办法看起来是为新学学子入朝为官提供了一个途径,可最终目的还是让朱元璋将科举制度拿出来。

  只要将科举制度拿出来,而科举又归礼部管,到时候录取不录取,还不都是由礼部说了算。

  不得不说,任昂这小算盘打的确实精妙。

  只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现在的新学学子数量太少,能参加考试的也不过陈松的那四个学生,至于其他的,大多还没有完成基础教育,谈何考试。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