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八十八章:厉兵秣马_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凡是都有利有弊,北上逆风,船速很慢,航行时间会增加一倍。

  再次满载南下时就是一路顺风也,平均速度提高三成达到七八节不是梦想。

  海南岛临高港到黄家湾岛将近两千海里,船队北上只能以平均每天七八十海里计算,加上停靠补给需要的时间,保守估计需要足一个月。

  南下时一帆风顺日夜兼程可以一天平均航行一百五十到二百海里,应该能够在半个月左右到达,黄胜粗略计算了时间,给足了余量,认为两个月足以,后续部队应该在十月底赶到。

  从北方赶来的高级乡勇和移民有了一个月适应期再投入战斗身体应该恢复过来了。

  后续赶来的移民一直在参加修桥补路修建海堤的劳动,每天都会有一个时辰的军训时间。

  如今已经大半年过去了,新移民的服从性、纪律性武力值都得到了提高,身体素质也比两广流民强。

  黄家形势一片大好,海南岛已经完全拿下,多了七十万人口,劫掠广东打击海盗、山匪搞了不下于二十万老百姓,还抓捕了许多渔民和商船水手。

  把两广、福建流民全部收留,人数也有十余万,长征的部队引来主动追随的数省流民也达到了七万。

  抢劫获取财富的速度是惊人的,黄家多了大小海船二百余艘,其中有五六十艘是可以远航的大船,小一些的海船用来跑临高到雷州航线也绰绰有余。

  掏了不少海盗、山贼的巢穴缴获的金银财宝总价值已经超过百万两银子。

  黄胜搞不懂大明为什么打仗总会觉得难堪重负,明明可以以战养战,黄家可是每打一次实力就会强一份。

  历史上那些殖民帝国同样如此,不断打仗、不断抢掠的小小岛国英国,居然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而大明辽东那个才几十万人口的建奴也是穷兵赎武不断打仗,最后打下了一个花花世界,一个个都成为了奴隶主。

  为什么汉人打仗会把国家打弱了、打穷了?黄胜认为是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太不思进取。

  黄胜的方针政策就是“己所不欲才施于人”,因此钱粮、人口都要转换成战斗力,现在有了财路,就需要大量的人口。

  只要有“华夏大钱庄”的地方都会有收留难民的工作队,因此黄家人口每天都在递增,九月底已经接近二百六十万,其中男丁超过九十万。

  如果没有海运的便利,迅速投放兵力、运输人口、物资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大明能够夺取安南,却无法固守此地。

  黄胜来个一劳永逸,安南以后无需固守,都是彪悍的带刀汉民,保长、甲长都有热兵器,根本不是小小游击队可以做大的。

  也必须这么做,广收流民运到海南岛集结加上走到钦州集结的开拓者有了十大几万户,九十余万人,不能给他们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