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9页_白云深处有为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时候,都是食物和钱最重要,嗯,他还得存点布匹之类的....

  吴有为关了粮仓,去找了林素管家:粮仓里还有不少陈粮。

  是的,老爷可要卖掉?林素管家道:虽然说是陈粮,不值钱,可也能有个一二百两。

  吴有为刚俩人卖了一万两,还真不缺那点钱:那就别卖了,直接送给养济院一半,送给育婴堂一半!

  送出去?林素管家没想到,老爷会这么做:都送?

  都送!吴有为一挥小细胳膊:除了粮食,再一家送十匹细棉布,百匹粗棉布。

  第144章捐献,进城,买粮

  那..安济坊呢?林素管家想了想,提了个建议:不如送一批药材过去?山下吴家药房进来的药材可不少。

  那么大个药房,病人没多少,药材不少。

  药材这个东西,最多保持三年,药效就会流失,最佳使用的时间就是两年内。行,采购一批药材,送安济坊去。吴有为道:既然送了,那就再送十只光猪,以及新收回来的粮食的四分之一,送去给居养院;咱家盖房子不是有一些好木料么?送去漏泽园,再各家送上一百两银子。

  这也...太多了吧?林素管家觉得做好事不用这么拼吧?

  不多,我这一年福气多多的,分一些出去,求个善缘。吴有为道:听我的吧。

  好吧,我这就去安排。林素管家点了点头,他也觉得老爷的福气不小,自从出孝之后,他来了家里,老爷这运道杠杠的。

  吴有为摸着下巴看树荫下已经打苞要开了的菊花。

  古代的统治者为了标榜自己施行的是仁政,大都会对社会上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照顾,而且出台了相应的救济政策和具体措施。

  时代不同,措施有别,可谓五花八门,但是这些做法,的确给那时的流浪乞讨人员极大的帮助,帮助他们当中不少人度过了饥饿和寒冬。

  这种行为一直到唐朝才形成专【门的机构。

  后来经过北宋、南宋和元朝的完善,到了明朝,已经有了很细的分化。

  一直到明朝,这种机构已经成熟,英宗天顺元年间就下诏,要每县设养济院一所,支米煮饭,日给两餐,器皿、柴薪、蔬菜等均由政府设法措办。

  有病的拨医调治,死者给予棺木安葬。

  天顺六年五月,责成户部在顺天府大兴、宛平县设养济院各一一所。

  于是就形成了一定的区分细化,场所都是有名字和规制的...。

  养济院就是收留孤寡老人的地方;

  育婴堂相当于现代的孤儿院;

  安济坊是免费看病、收留病患的地方;

  居养院收留的都是穷苦的流民、灾民;

  福田院则是各地寺庙所设,收留般老幼贫疾之人;

  漏泽园,创始于宋元丰间,立为埋葬之所,取泽及枯骨,不是有遗漏之义也。

  明初,朝廷令民间立义冢,收敛四野骸骨孤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