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0页_白云深处有为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无疑为高利润产品之一。

  东南亚,尤其是日本不产糖,糖价贵如天。

  贩糖于高丽、日本,更重要的是,当时世界上并没有白砂糖。

  现在的制糖还很粗糙,就是按照《泉南杂志》中的记载行事:用甘蔗汁煮黑糖,烹炼成白。劈鸭卵搅之,使渣滓上浮。

  说白了,方法是把黑糖放进锅中,用水溶化,然后把锅烧开,糖水滚动,浮沫升起,撇掉浮沫,咸鸭蛋打碎后放入糖水中搅拌,把许多杂质裹在里面,把它撇掉,杂质就减少了一些。

  就这样直煮下去,再煮再撇,直到没有浮沫升起为止。

  但是所得的糖虽然好,却不是后世人常见的白砂糖,只能是一般好的糖而已。

  吴有为记得历史,上记载,真正精制白砂糖的技术要到明嘉靖年中,才被偶然发现。

  根据《天工开物》中的记述如下: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实际上的做法是取出赤糖中颗粒大而完整、比较不干净的颗粒,装入漏斗状的陶缸中,淋上一遍又一遍的黄泥水,使黑渣顺孔流出,上层的糖自然变白,愈上层愈洁白,就是白糖。

  所以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取出上层的白砂糖,中层的黄砂糖,下层的褐砂糖(这种褐砂糖比未经精练的黑砂糖好不到那去,但多少颜色浅一点,勉强能分出等级吧)。

  至于流出的黑色残渣则称为糖蜜,可用来酿造酒。

  酿出的酒之过滤后,兑上以米酿造而成的米酒,即可饮用或作为料理用酒。兑米酒比例大概是米酒六,糖蜜酒四。

  吴有为怎么会呢?

  那是当时他去同学家里玩儿,因为那些年有几起黑心糖厂的事情爆发,大家都不怎么敢吃糖了,于是见到他同学家竟然自己做糖,当时就心痒难耐,跟着做了好几锅!同样跟去的几个同学都掺和了。

  然后得了一百斤白糖,他自己肯定带不回去,特意找了物流公司,花了邮费给邮回去的,然后邮寄到了家里,那些年吃糖都是这么弄的....

  而蔗汁加石灰沉淀后的泥浆称为滤泥,含有大量有机质,养分颇高,是极佳的肥料。

  蔗渣是甘蔗压榨过程中所残余的废弃物,为了节省燃料支出,当时他们家还将这些甘蔗渣晒干后当柴火煮糖,甘蔗枝叶与蔗皮也是主要燃料来源。

  他们家是福建人,依山靠海,自家有甘蔗田,基本上,从头到尾,几乎无须另外耗费,自家什么都够用。

  同学后来还告诉他们,往往因为蔗渣太多,家里也用不了,这地方不是东北,不用烧炕备柴火之类的,多余蔗渣用不掉只能当堆肥使用。

  但是这些蔗渣,其实是可以拿来制造纸浆的,甚至制成蔗渣板,作为建材隔板使用。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