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页_白云深处有为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来一介文人,又是榜眼出身,应该是喜欢文人的儒雅,结果这位喜欢读的书竟然是《三国》!

  有着文人的身体却装着一颗武者的心,据说年后要调任国子监祭酒了。

  哦,说国子监祭酒没几个人知道,在明朝时期祭酒相当于校长。

  国子监在当时,就是全国第一大学,第一大学的校长,相当重要了。

  而副主考官刘宣呢,字绍和,号静斋,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也是个牛人,他是景泰元年乡试的解元,景泰二年会试的会元。

  而且他的经历,颇为传奇。

  第038章腊八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邹来学蓟州督粮时,一日与客人下围棋,眼见一局全输,正踌躇无措时,一位随侍左右的刘姓兵土跪指一子日:用此招则全局皆活。

  来学从其招,果然大胜。

  及客人离去,乃将此兵士唤至面前问:尔何人,亦知棋乎?曾读书乎?

  姓刘的兵:士回答说:我名刘宣,曾读书。但家遭噩运,沦为世戍(就是世代抽丁戍边),以至于此。

  邹来学赏识刘宣聪颖有才,遂让其与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读书。

  军务之暇,邹来学经常亲自教授,每阅他们的作文,常说邹长子止可乡捷(参加省试),刘宣则可解元(省城考试第一),联捷也。

  刘宣庚午乡试,邹长子捷于湖广(考中举人),刘宣果然成为顺天府解元。

  刘家非常感谢邹再造之恩,将邹来学作为始祖,子孙世世祭祀。

  据说是在景泰年间,刘宣随军驻守在京都龙骧卫,替卫使喂马。

  他利用空闲日夜在马房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一次,刘宣偶然与一塾师谈论《春秋》,塾师惊叹他的学业优异,就把这情况告知卫使,卫使便厚待他,不多久,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

  开科取士时,刘铉任主试官,读了他的文章感到很惊奇,说此文必定是隐居山林、上了年纪的读书人的作品,等到拆开试卷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

  从此,刘宣才开始被人们所赏识,而刘铉善于识别人才的名声也更加的广为流传。

  要讨这两位的喜欢,颇为不易。

  他要用心的准备礼物...

  现在已经十一月末了,眼看着要腊月了,十五的时候,吴有为跟着吴俊,再次去请安。

  这次请安,就没见到二房的人。

  二房的唯一子嗣,发烧了!

  二房的夫人怀着遗腹子,老夫人已经免了她的请安。

  请过安后,吴有为跟着吴俊离开了后院上房,分道扬镳。

  回了自己的小院子,叫来了茉莉:你再去二房一趟,送点常见的棉布棉花,加上点炭火。

  他觉得孩子发烧,肯定是着凉了,给点炭火,可以烧热屋子。

  请安的时候,老夫人都没提这些个,仿佛二房什么都有似的。

  是!茉莉精神抖索的去支取了两筐炭火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