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0章 失踪的宝物_寻宝从英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厂融化后做成了枪炮子弹。

  甚至有传说在拆毁的过程中动用了炸药。还有的说法更有演绎,说老喇嘛为了保护铜殿不交出钥匙而牺牲等等。

  所以今天这座铜殿保留下的遗物只有当时的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因为喜欢拆下来藏在家里的宗镜阁铜匾和铜楹联。

  不过根据梁恩之前和华夏的学者们交流后得知这种传说也只是传说而已,一方面当时这座寺庙是一个汉传佛教寺庙,所以真有钥匙的话这种东西也不太可能给一名喇嘛。

  另一方面则是日本侵略者掠夺文物的时候是有计划有规模的,比如说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日本宫廷顾问九鬼隆一就亲手制定了“战时清国宝物搜集办法”。

  之后随着华夏什么?不断衰退,日本人不断的派遣了各种探险队到处搜集华夏的文物,比如天龙山佛像的头部就被日本人敲走。

  战争期间,日本人更是明目张胆地大肆掠夺。比如东都金村墓葬出土的大量铜器、古籍,宋代百善楼200个宋代版本的善本书等等。

  所以从鬼子有计划的掠夺中可以判断出对于在1920年就被印刷到纸币上的宗镜阁,日本人不可能把它当成废铜烂铁一样对待。

  同时按照伪满洲国内部的记录,比如说《珠源寺起运铜件清档》记载:被毁的铜殿零部件当时装了26箱、30捆,约500余件,由铁路运往了奉天。

  这显然不是为了那些铜料,因为如果只是为了铜料的话完全没必要这么用心的记录,就算现在收废品的时候没人会记录那些废品具体是什么一样。

  历史上1933年3月4日日军占领热河后,各色人等纷纷来到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进行各种活动。

  比如说在1935年5月,日本人伊东佑信受伪满洲国民生部之委托,他们一行六名技术员来到热河对古迹进行实地考察勘测,做修复古建的计划和预算。

  调查所主任五十岚牧亲自率领4名年轻的工作人员每天赶赴寺庙进行实地测绘,阴雨天就留在所里整理资料或赶制图纸,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1943年,

  所以说日本人对热河地区古建的价值完全掌握了然于胸,如果仅仅只是为了破坏的话完全没必要消耗这么大的时间精力做这些事情。

  这是一个准备对避暑山庄建筑进行修复的勘测,如果日本人的“大东亚圣战”顺利的话,或许就会进行建筑整修,就不会有宗镜阁的被拆除了。

  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侵略者步步败退,用于发动战争的资源也逐渐枯竭,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尽全力搜刮各种各样的资源。

  以金属为例,伪满洲国宫中的铜铁器具,连门窗上的铜环、铁挂钩全都上交了,伪满洲国最高行政机构办公楼门窗上的铜拉手和铜吊灯也没能幸免。

  至于老百姓就更惨了,门拉手,汤匙,点心模子,乐谱架子、炉篦子等,不论大小,凡沾上金属边的,统统都列在“金属类回收法”的清单中,连老太太平时嘴叼的铜烟袋锅也是回收对象。

  但奇怪的是这些记录里面根本就没有宗镜阁,但不管怎么说连铜烟袋锅都有记录的话这样一个二百多吨的铜质建筑物不可能毫无记录。

  而且以日本人所谓的工匠精神,如果真的有几百吨的铜投入生产肯定是会留下痕迹的,尤其是奉天造兵厂算是日本人控制四大兵工厂之一生产管理严格,应该会留下生产记录。

  但奇怪的是当年从热河这边的铁路上运走之后,这座两百多吨的铜建筑就彻底的消失了,之后无论是回忆录还是记录都再也没有它们的痕迹。

  而梁恩现在找到的这尊佛像正是这座铜殿中摆放的数尊佛像之一,也就是说那做金殿很有可能待在什么地方正等着被挖掘出来。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