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7章 记入史册的对话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善长告老了。左丞相的位置空了出来。关于继任者的人选,洪武帝没有问询李善长,而是问询于已经成了草民的刘伯温!

  下晌,常歌到了刘伯温府上传旨召他入宫。刘伯温跟着常歌来到了谨身殿。

  洪武帝吩咐云奇:“快给刘先生设坐。”

  刘伯温毕恭毕敬得说:“圣上,如今我已是草民。不配再享有殿前赐坐的恩荣。”

  洪武帝笑道:“在朕这里,永远都有刘先生的一把椅子。你就不要推辞了。”

  刘伯温落座,洪武帝屏退了左右。一场记入史书,被后世无数史家分析了无数遍的君臣对话就此开始。

  洪武帝开门见山:“刘先生,你觉得李善长这人如何?”

  刘伯温答道:“有功有过。功远大于过。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之间的矛盾。”

  洪武帝意味深长的说:“他三番两次想加害你,你还替他说话?今日早朝,他已经递上了告老还乡的奏折。朕已恩准。朕打算出尔反尔,不准你刘先生回乡,重新启用你,让你留在朝中继任左丞相一职。如何?”

  洪武帝这是在试探刘伯温!李善长告老,洪武帝心中明了他那是以退为进。刘伯温告老,是否真有归隐之心洪武帝吃不准。这才抛出了刚才的问题一探究竟。

  刘伯温多了解洪武帝啊。他心如明镜一般。

  刘伯温答道:“这怎么能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果用草民这样的细木,房屋就会倒塌。草民恳请圣上收回成命,不允李丞相还乡。”

  洪武帝凝视着眼前的这只老狐狸:“李善长还乡已成定局,万难更改。刘先生既然不愿接任,就向朕推举一个丞相人选吧。”

  刘伯温道:“丞相人选关乎朝局,一介草民不敢多言。”

  洪武帝狡黠的一笑:“中书省有资格、有能力代替李善长的无非三人。一是杨宪,二是胡惟庸,三是汪广洋。刘先生以为杨宪如何?”

  刘伯温道:“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可惜心胸狭隘,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必须像水一样平静,将义和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杨宪做不到。”

  洪武帝追问:“哦,那汪广洋如何?”

  刘伯温道:“汪广洋信奉明哲保身之道。看上去是个与世无争的好好先生。实则他的气量比杨宪还狭隘。”

  洪武帝三问:“胡惟庸如何?”

  刘伯温道:“如果说朝廷是一架大车,丞相就是驾车的马。我担心胡惟庸会将马车拉翻。”

  三个问题问完,洪武帝沉思良久。随后道:“这么说来这三人都做不了左丞相。朕思来想去,左丞相一职还是你刘先生最合适。”

  刘伯温聪明一世,此刻却像后世的说的一时大脑短路。他竟回答道:“草民的确有丞相之能。可草民太嫉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