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8章 封绩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惟庸在谋反方面属于学术派。他自从生出了谋反之心就遍览史书,参阅历朝历代大臣谋反成功做皇帝的先例。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大臣欲改朝换代,除了将朝廷内部的大权握在手中,最好还要找到外援。

  倭寇是胡惟庸的第一个外援。找这个外援的目的在于调虎离山,让燕王和徐辉祖带着兵马去浙东。

  在胡惟庸的计划中还有第二个外援——那就是北方的伪元。元人逐水草而生,且生育能力极强,全民皆兵。洪武帝自登基之后已经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北伐。元人却犹如汉家的诗那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依旧在北方保持着对大明强有力的威胁。

  胡惟庸打算派人去前去联络伪元在北方策应他谋反。如今明军的一多半儿主力都部署在北方边镇,且这些边军都是徐达的旧部。胡惟庸在应天起事,如果北方边军南下勤王,对他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麻烦。若伪元能够南下入寇,拖住北方边军,他将多出几分胜算。

  要跟伪元联络,需要委派一个合适的人。胡惟庸想到了一个人:工部营缮司郎中封绩。

  封绩是个不大也不小的官。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命大。

  元末,封绩在河南沁阳任元廷的县令。河南境内弥勒教起事,攻陷了沁阳县城,抓获了封绩。本来义军首领准备处死封绩。行刑时正值寒冬腊月。义军首领正要下令开刀问斩,刑场的天空中却凭空响起三声炸雷。义军首领大骇,认为冬日鸣雷是他欲杀封绩导致了上天不悦。于是乎刀下留人,饶了封绩一命。

  十日之后,元军重新夺回沁阳,封绩被元军解救。他编造了一段在刑场痛骂义军首领,老天爷降下冬雷庇佑的故事。又向元军将领施以重贿。最终不仅捡了一条命,而且被元廷提拔成怀庆知府。

  洪武元年,徐达派常遇春进攻怀庆。封绩率一众官员投降。常遇春是出了名的爱杀降。他将整个怀庆的伪元官员集中起来,准备一起杀掉。又是杀头的法场,又是临刑之前。徐达恰到好处的赶到了法场,下令停止行刑并且训斥了常遇春。徐达还带来了洪武帝那道著名的旨意“四海之内皆一家。凡留居华夏土地,拥护大明皇帝之人,无论蒙汉,皆是大明子民!”

  封绩是多会见风使舵的人?立即带头高呼“愿效忠大明皇帝,为怀庆百姓造福”。一日之后,他从死囚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的怀庆知府。

  又过了几年,封绩升为河南按察使。因为办了一件错案,被连降三级贬为刑部主事。降职是坏事,到了封绩这里却成了好事!因为仅仅十天后,让朝野血流成河的空印大案发生了!河南各级掌印正堂官员被一扫而空,他因降职到了刑部逃过一劫。空印案让几乎所有的留用伪元降臣掉了脑袋。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