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矛盾_剑破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涅槃经》和《严华经》。

  《涅槃经》的涅槃指灭度和圆寂的意思,是说永离诸趣,入于不生不灭之门。此大乘部奉行的全称是《大般涅槃经》。

  《严华经》是佛成道后第一次所说的法,在大乘经典中最为深广,为佛教界尊崇为诸经中王,由南朝刘宋年间佛陀跋陀罗在建康道场寺译出,共六十卷,之后传到北朝,风靡一时。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至499年),阉官刘谦之在五台山礼拜受持《华严经》忏悔宿业,求文殊菩萨护佑,结果竟然出现了恢复大丈夫相的感应灵迹,这下子掀起北朝许多僧人和善男信女纷纷前来五台山研习《严华经》,礼拜供养文殊菩萨的热潮。文殊菩萨代表着诸佛之智慧,为“华严三圣”之一。后来五台山高僧灵辩法师论释六十卷《华严经》而写出了鸿篇巨著百卷《华严经论》,此书与菩提支流、勒那摩提译的《十地经论》,把北朝《华严经》的研习推向了一个高峰,使五台山成为严华圣地。

  灵辩法师45岁(522年)圆寂,到现在已经有3个年年。关于他的得道非常神奇,说是在熙平初年(516),他头上顶着沉重的全本华严经,日夜穿梭在五台山南、北、东、西、中五个山顶,精勤经行,风雨无阻,脚跟磨破,血流脚底,丝毫不懈。终于有一天,他在松树下禅坐,有个神僧点醒顿悟。自此凡是经典深奥枯涩的文字都能懂得其义,后来他造论一百卷,来解释华严经义,受到孝明帝的重视与崇敬。孝明帝敦请他进宫为大臣们说法,所有大臣都恭敬聆听他的开示,最后他就在清凉山示寂。

  灵辩法师在京城期间,就是住在融觉寺,当时他与昙谟最,关系至近,共同研习佛法,互有帮助。灵辩法师在京之所以选择住在融觉寺,除了二人的关系与志趣相同外,也是孝明帝的特意安排。当时还有一个小故事,京城的人都了解。

  正光元年(520),太后被软禁,清河王元怿被杀,明帝加朝服大赦天下,召佛道二宗门人殿前讨论佛道。其实这是一个阴谋,促成这次论辩并一手操纵辩论进程的是当时的两位权臣侍中、领军将军元乂和中侍中、司空刘腾。因为当时清河王主事的时候,虽然太后崇佛,但清河王还算清明公平,对道家也很看中,其中崇虚寺和清通观等都与他走的很近。为了进一步肃清清河王的余党,并震慑朝中倾向清河王的大臣,权臣们才导演了这出戏。

  当时用斋完毕时,侍中刘腾宣敕,请法师等与道士论议,以释弟子疑网。对论答辩的道士清通观道士姜斌,法师是融觉寺僧昙谟最。讨论的题目是孝明帝提问的佛与老子谁先谁后。选择这两个人,两位权臣也算费尽心思,姜斌是清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