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3古井_剑破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口井怎么打在了高处。即费工又费力,好奇怪呀。”

  萧月说:“那一定是庙里的老道士,不愿意在庙外打井呗。”

  老头说:“也不全是,洛阳建都有年头了,好像有些古井,不是随便打的。听说当初有法力高强的高道,循着洛阳的龙脉,按天干地支一共打了十二眼井。这些井水,一脉相承,经久不枯,水质甘甜,就坐在洛阳的周围。不过这都是老话了,如今没剩下几个。”

  孙云说:“我想起来,邙山有个水井,井壁和这口井很相似,也这么清爽。”

  老者说:“嗯,应该吧,这些古井按十二个时辰、分十二个月完成的,每个井对应一个时辰一个月,就是井边的石头都是特殊的构造,每个井看着相同,其实还很特别的,呵呵,你们慢慢看罢,我该回家喽,回见,太学生。”老人说完,推着小车离开。

  石头的构造还不同,孙云头一次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有打水的,他只能在水井的外围,仔细的看着井壁。井口一圈果然是十二块石头垒成,要比普通的八块石头的水井大许多。而且严丝合缝一点灰口都没有,因此看不出来是堆砌的,倒像隼接和嵌套的一样,可见当时的工艺十分精湛,设计也极为严密。此外井口石栏拙朴古老,有二十几道提水绳沟,绳沟石质光亮如玉。孙云仔细的辨别这每块石头的形状,井口上面已经被磨的光滑圆润,上边该有的花纹或刻印早都没有了。但是井壁外侧刻凿的痕迹依然存在,表面镌刻说不出是图案、还是凿井铭文、或是符号,而且也没有规律,唯一的感觉就是古老,斑驳。

  孙云趁着大家打水的间歇,抽个空,来到京口,看了看,井水很深,一股清凉之气冒上来,不过里侧的石壁没有什么花纹,基本上都是剃凿的很细。看来关键的细节应该还在井沿上,不过这个井已经被老百姓用的磨平了,只能有机会到历山庙的水井重新看看,因为那口井用的人少,井沿上还保留着所有的图案。

  在“凿井而居”的时代,人们守着一眼井,耕作几亩田,一家老小就有了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而且通常有些深井,往往是公共的资源,吸引着百姓聚集居住,形成村落。人口多了,聚井汲水,有些人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便形成了市井,进而发展成乡间的集市、城中肆市,商贩和百姓云集的市场。因此井被赋予了非常深刻的含义。

  孙云看着这口井,又突然想起来一个词汇,“背井离乡”。自己从家乡出来,已经快到一个月了,从小到大,还没有离家这么长时间。看见人们忙碌着生活,一股思乡的情绪感染了他。他家没有水井,每天这个时候,他也会推着小车去村口里边的水井旁打水,然后运回来倒在水缸里。还有的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