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2 责难_剑破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演之五法、八识、三自性、二无我,会归于唯心现境界,乃为无上之法宝。

  “三自性为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八识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五法是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二种无我指人无我及法无我,以及与上述对应的体、相、用等等诸般妙法。诸位若有疑问,可请发言相问。”

  这时一位后排盘坐的僧人起身稽手问道:“请问林法师,您刚才说,您讲的经法是伪宋的译本,正流行于南地,经萧齐、南梁已过百年,都是些偏安一隅的见解,试问难道我北朝泱泱中原大国华夏精英,还要修习南蛮荒芜之地的经法么?”人群听了顿时议论声起。

  昙林听了不觉一愣,本能的猜测这个僧人是挑衅的,甚至是来砸场子,要不然不会把学习佛经上升到南朝北朝正统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看来自己必须谨慎对待,于是说道:“道友言之谬矣,楞伽经最早是中天竺高僧求那跋陀罗尊者所译,他因长于大乘学因此也被世人称为‘摩柯衍’。他从海上来到中土,所以流落到南宋,期间翻译出《杂阿含经》以及《楞伽经》等工77部116卷,实为广部传俗,绝后超前,令人敬仰。他的译本怎能因为身在南朝而视为伪书呢?佛法无边,只要皈依顿悟,一心向佛,都是三藏门人。”

  昙林善于明理,丝丝入扣,那个僧人原本咄咄逼人,不过昙林避重就轻轻轻绕过并没有给他什么话柄,因此那个人一时张口结舌无处发力。这时,另一个方向有个和尚立刻起身道:“善哉,诚如林法师所言,求那跋陀罗尊者乃天竺高僧,为佛门先辈,广布佛法,功德无量。可惜他身处南蛮之地,译经难免陷入南朝纠结义理、饶舌穷辩之中,哪如我们中原注重禅法冥想静定的奇妙感知。所以才有少林掌门僧稠禅法华夏无双,光统律师海内闻名的成就,此二人与林法师同门,为何你们却要别开天地另创禅宗,难道你们禅宗认为能比得上僧稠掌门的禅法么?还有你们为何要把禅法一道据为己有呢?你们所作所为岂不被天下耻笑?”

  这个人看样更是有备而来,直接把矛头引导少林同门的嫌隙上,并且叫板禅宗窃取禅法的专有性,尤其后者十分敏感,京城各个佛门学派以及大小团体都对禅宗的这个做法不满,所以此人话题一开,立刻有好多人同声附和,场面开始稍微混乱。

  禅宗的弟子们见状便要起身反驳,昙林轻轻摆手,弟子们立刻安静,他说道:“禅事一词古已有之,最早推到尧帝,他是亘古第一人,禅的鼻祖。后来佛法传到中土,逐渐与禅结合。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东吴建业康僧会译经《六度集经》,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