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平凡的人们_四合院之大佬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后世人,我们单方面的认为人才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人在,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来,尤其是有国家做后盾,我们根本就不用考虑这些东西。

  可现在是81年,是刚刚改革开放没有多久,华夏还不是世界工厂,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大家都很穷,再加上多年受过的教育,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国家,集体,至于个人,那不算什么。

  华夏就是有了这股凝聚力,才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走过了欧美国家几个世纪走过的道路,把国家GDP直接拉到了世界第二。

  当合阳城沦为水乡泽国,城内形成一个个“孤岛”时,县、镇及有关部门组织大小船只,钻街串巷,不停地抢救、巡逻,救助起被围困在楼顶、屋顶的3000多名群众。

  16日,部队各指战员用冲锋艇、橡皮船沿各街巷搜寻,救出遇险群众630人。县WZ部的指战员,集中五只船,逐一挨户清理,救出困危群众420人。

  就连省水产校师生也出动了,驾着13条小船,穿梭在大街小巷,救出了部分群众。

  航运职工和沿江的群众,冒着危险,从洪水中救出了57人,其中外县的43人,潼南一个60多岁的老人,房屋被洪水冲垮时,爬上一棵大树,漂到合川盐井公社,被社员抢救上岸。

  全城无一人因来不及搬迁或转移被淹死,仅19人私自下水捞取浮财而不幸淹死或失踪。

  定为集结点的机关、学校和工矿、企事业单位,都挤让出会议室、办公室、库房62间,安排露宿群众72户350人。住在机关里的八名县干部和部分工作人员家里也挤住了27户118人。在机关避灾的群众多达700多人。

  鉴于水厂只有600吨存水,对饮用水实行了严格控制,重点保证吃水。县、镇ZF各伙食团昼夜不停地为灾民煮饭,一天供应两餐。凡是住在机关里又有锅灶的干部,都接待群众烧水煮饭。

  合川七中接待了上万名群众,组织教师和100名考生,设法越过洪水区,买回大米、面粉5000多斤,学校伙食团通宵为群众煮饭,两位校医医治了400多个伤病员。

  师范校、合川一中、二中、食品厂、南江地质大队、南津街茧站等单位,都为安排群众生活尽了极大努力。

  当时的川省第一SJ谭高官和CD部队的尤总坐飞机来城区上空视察灾情,在粮尽菜绝的困难时候,部队及时派飞机向城区人民空投食品物资,县镇领导及时把干粮送到撤离在瑞应山一带的一万多名灾民手里。

  子弟兵、公安干警和执勤民兵昼夜巡逻,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王洛带来的救灾物资也被及时用飞机冒着危险空投到了合川县,虽然现在外部的人员还不能进去,但生活物资,救灾物资等已经空投了不少,最起码吃饭问题,照明问题已经得到部分解决。

  王洛现在只能干着急的坐在办公室里,不断的接听着各个分公司运输过来的物资,进行调配,洪水总会过去的,他现在考虑的不是当下,而是后续的重建工作,那才是重中之重。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