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八章 四十年后的约定_四合院之大佬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有相同想法的人聊天,的确会有很多的话题,如果王洛跟傻柱聊计算机,说计算机在未来的发展会让我们足不出户也能生活下去,我们就跟21世纪一样,可以在家里办公,学生可以在家里上课,饿了就会点外卖,需要什么东西直接在网上购买,甚至赚钱,傻柱估计会私下里说王洛疯了。

  “材料问题我也没办法,不过我会知会一下各个材料研究所,并给他们投一笔钱,尽量缩短我们的时间,至于什么时候能用,那就要看天意了。”

  “这样已经很好了,我也替那些研究材料的老伙计们谢谢你了。”

  “哈,老马啊,原来你在这里等着我啊,我说你怎么这么积极呢,你不必如此,咱都是老熟人,他们遇到资金困难,我能帮的会尽量帮的,都是为了我们自己更好的发展。”

  在老马的带领下,王洛仔细的看了一下目前大飞机的研发情况,可能以目前的发展情况,还需要等待,但王洛不会放弃持续对飞机项目的注资的,从私心方面说是为了更大的利润,往大里说就是为了国家能有自己的飞机,不让外国人拿捏我们,也为了像老马这群可爱的人。

  。。。。。。

  在临走之际,王洛握着马总师的手嘱咐到。

  “我不懂飞机的制造,一切都需要看你们自己的,你们只需要尽最大努力的去追赶就行了,资金方面你们不用担心,有事直接给我打电话,我会优先把资金拨给你们的。”

  王洛这些天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各个工厂度过,直到到了24号,他才把深市的工厂转悠完,晚上没有事,顺便去转了转刚刚开始发展的深市。

  80年代的深市,现在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作为国内第一個试点城市,才刚刚发展,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为这座小小的渔村注满了活力,谁能想象到,40年以后,就是老人家画的这个圈成为全世界有名的国际大都市,这里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在南山区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曾如春雷般响彻华夏大地。

  自成立以来,特区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诞生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第一张股票……

  1978年,时年34岁的潮汕籍商人郑可明从港岛跨过罗湖桥,在深市文锦渡的铁皮房里,建起了一家对外出口手袋厂。这让他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投资内地的港商。

  在艰苦的条件下,郑可明开始了在内地的创业之路。一开始,他的手袋厂只有200平方米,车间全是铁皮房,为了扩大生产,他又申请多租了几亩地,花了45天的时间把厂房扩大到2000平方米。

  后来,正是从这家名为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