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0章 胡恒秋要找皇帝“谈心”_寒门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收!你拿什么钱收?我的钱呢?啊,给密侦司的钱呢?”

  ………………

  楚清跟胡恒秋说这些,一是要通过胡恒秋给皇帝传话,她自己没有面见皇帝的资格,除非皇帝要召见。

  二是为了收买皇帝尽量给自己保驾护航,没后台她心虚嘛,今天场面搞这么大,谁知道以后有什么“不良反应”?

  至于天下大义,唉,场面话该说得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胡恒秋真的不负所托,第二天就跑去找皇帝“谈心”了。

  上次没有帮楚清“美言”上,这次怎么也得尽尽心。

  皇帝得知此事,颇为意动。

  日前太后也曾与他说过楚清似乎有意在大宣广泛种植棉花,这与历代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

  江南是“鱼米之乡”,水土肥美,粮食产量最高。而土地又掌握在各大世家之手。

  过去几代帝王都曾尝试种植棉花,世家确实配合着也分出土地耕种,但是结果却让他们损失不小。

  现在楚清的意思是不需要江南的良田,这就跟世家没有冲突了,而且她竟敢以一己之力做出收购棉花的承诺。

  不用国库开支,就需要些荒山荒地,这买卖划算啊!

  “楚清所言,你觉得如何?”皇帝发问。

  “臣认为,从心愿的方面来说很好,这是个有良心的人,自己深受皇恩,也想着回报。”胡恒秋边说边察言观色。

  美言嘛,要美正了地方才行。

  此时皇帝的表情看着比较平静,看不出是赞同还是鄙夷楚清的“异想天开”。

  因为没看出什么,胡恒秋只好试探着说:“但毕竟只是她一家之言,也只有她去沃斯实地考察过,究竟是否可行,并没有经过农官的求证。”

  “朕倒是觉得楚清可以担任农官了!”皇帝对胡恒秋提起农官有些不满。

  要是农官们能像黄忠那样,多走出去看看,大宣的农业,能是现在的局面?

  倒是楚清,又是榨油又是炼钢,现在又养马、纺织,对了,今年还吃到了花生油,这油是真好吃!这实践的精神,担不起个农官?

  胡恒秋眼珠子直转:皇上这是何意?给楚清再担个户部的虚职?

  皇帝不出钱,但是可以出政令:“既是荒山荒地,可以一试,不用全国范围,先选几处适合的地方种植。

  也不让老百姓白忙活,凡是做实验的地区,每开出一亩荒地,百姓可以自留半亩,五年内不交税,但是必须种植棉花,不可他用。”

  胡恒秋不敢接嘴,这需要在朝堂上讨论的,可不是他们在这里随便说两句就能成的。

  “皇上,楚清说,试种棉花有三个方面的难题:

  一、人力。楚清说既然百姓可以在农闲时去她那里做工,就说明人力够用;

  二、土地。皇上您在荒山荒地的使用上需要有政令;

  三、积极性。楚清说任何劳动都需要一定的回报才会促进百姓的积极性,承担收购棉花的费用。”

  皇帝把胡恒秋总结的三点一对照,只有土地这一项需要放到朝会

  上议一议,其他不是问题。

  隔日朝会,这件事就在朝会上解决了。没有人反对荒山荒地的开发利用,能利用起来,各大势力都有利可图,是好事情。

  至于说百姓开荒一亩能得半亩,这不是问题啊,百姓的,不就是他们的吗?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