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7章 考校_寒门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产监管工作,包括修水利、改良土壤,如深翻、平整、轮作等,以提高粮食产量,祈求有丰收之年。

  在这过程中,周王甚至还将亲自下地视察秋收。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

  可在学生看来“王厘尔成”还不够,还应“劝民而造”,并给与“相应之政”。

  周王也好、农官也好,他们负责的是制定政策、监督管控,是自上而下的指挥,那么也要鼓励百姓自下而上的回应,具体来说,就是百姓要有自己的开创和尝试。

  如果在今天,我们依然守旧的只耕作已有的菽粟,不去发现、发展其他的农作物,不去想法增产增收,若是丰年还好,尚能糊口,那么荒年或灾年呢?”

  “那依你看该如何?”学政来了兴致,小小稚童,考虑问题有深度啊!

  “学生以为,农民虽然每日耕作很是辛苦,但也不是日日都忙碌无比。

  除了农忙,还有农闲。尤其是北方,冬季农闲时节更长。

  虽然农闲也不是真的就闲着,也要有打猎、编制或其他活计,但是开发一些新的营生才是最重要的。

  守着一亩三分地的收成,每年只有一个巴掌就数得过来的银钱,不如开发些新的、更为有效的活计。

  比如,每年春天,山间总有早熟的野菜、野果,为何不驯养成新的农作物?

  最早的稻米、粟麦,不也是从野生,经过驯化才成为如今可以大批种植的粮食?

  再比如,开拓思路,根据劳作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对农具的改造,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石磨、碾子,这些不都是老祖宗们的发明创造?老祖宗们可以,今人也可以。

  这就说到了发明、创造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投入了。

  普通百姓未必不能做到这些,但是因研究这些而耽误了劳作,在他们看来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最好各地相应的衙门能够有鼓励发明创造、增产创收的政策,能够提供相应的扶持,若是能够予以奖励,就更能激发百姓的信心了。”

  小宝侃侃而谈,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要是楚清在这儿,可能会替他担心了:孩子,这些话咱们关上门在家里怎么说都行,你在这里高谈阔论,是在讨伐朝廷不重视农业、不重视百姓吗?

  学正很是激赏地看着小宝:这孩子别看年纪小,想法倒是不默守陈规、有见地。

  若是能再拓宽些视野,再多读些史书,假以时日,必有大成绩!

  小宝答完了看着学政,等着继续出题。他没料到第一场考完了还要这么再考一次。

  当面回答问题,可远不如笔试在时间上的从容啊。早知道这样,不如把第二、第三场也考了算了。

  学政半晌之后才开口:“原本,你的成绩能到达前三名,甚至徐知县想直接把你定为‘案首’……”

  “啊?”小宝有些惊讶的看着学政,心想:这话的意思就是案首不给我了呗?

  “你知道,童试的第一场是正场,几乎就定下了排名,其余两场相对正场的成绩,补充作用并不大。作为案首,是有资格免试院试的。”

  也就是说,童试的案首,可以免考院试,直接成为“生员”,获得秀才功名的。

  成为秀才,就可以享有免除徭役田税、见官不跪、遇罪不轻易处罚、出门游学的权利。

  一些被朝廷看重的秀才,还有粮米的福利待遇。

  这对一些寒门学子来说,是对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重大提升。

  “但是……”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