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8章 热情洋溢地不配合_寒门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岁以下的官员。

  那学生不如现在就拿着这个秀才,然后慢慢读书积累知识,丰富阅历,到时候厚积薄发,一口气考下去,也省些赶考的盘缠!”

  你这小账算的倒是明白!还省些盘缠!学正叹着气摇头,这孩子将来倒底会怎样,不好预测呀。

  “也罢。本官与徐知县再议议。今日是童试第三场,后日将会张榜公布成绩。”学政并没有当即就承诺下来。

  小宝在学政这边面试的时候,沈先生也在经历一场面试。

  因为童试的第一场成绩在第二日就出来了,所以基本上能入学的名单也就产生了。

  各县学和州学都在调整年级和班级的分配。

  宋廷山作为州学的最高行政长官,参与了州学的年级调整会议。

  与其说是会议,不如说是对现有教师的一次面试。沈先生也在其中。

  当州学教授为宋廷山对每名教师做分别的介绍时,宋廷山着重考校了一些问题。

  轮到沈先生时,不仅考校沈先生的学问,而且还提问了育人以及师德方面的问题。

  沈先生回答的中规中矩,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是宋廷山却是很明确地表达了赞赏之意。

  结果是,年级重组后沈先生继续留在内舍,并调至甲班。

  没把沈先生挤兑到外舍,反而人家受到知州大人的赞誉,还提升至甲班,那几个背地里做了手脚的人不知该做何想。

  倒是沈先生在激动过后冷静下来,想到了那封让小宝带回家的信,猜测是不是学生家长给使了力气。唉,无心插柳了啊。

  两天后试院门口张贴了成绩榜单,案首:楚懂。秋生考得也不错,第五名。

  小宝回去后发动一切在家里的人,给他娘亲写信,告诉娘亲他当上了年纪最小的秀才。

  卓耀问他咋不自己写信,小宝说:“你们先写,我娘亲肯定高兴她儿子被夸,然后我再谦虚地写封信,就说幸不辱命!”

  卓耀:“……”

  其实按说学政大人很想为小宝“好”,可是徐光泽提到了那块“旌表节孝”的匾是皇帝赐的,学政大人就不说什么了。

  …………

  远在新伦州的楚清此时在北部的军屯挥汗如雨。

  军屯的棉田位置是楚清亲自考察过后确定的。脚都走出了水泡。是真的尽职,比当密侦司副千户还尽职。

  天时、地利与人和是古人常常要考虑的三个因素,那么对于农业生产也是一样。

  天,主要指气候条件;新伦州的北方和吉州北方都属于干旱少雨的气候;

  地,主要指土壤;新伦州北部是沙质土壤,保水性差而透气性良好;

  人,主要指农业的从业者;大宣人口基数本身虽小,却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这就不算是大问题了。

  当前这三项对于种植棉花都有利弊。

  比如说气候,虽然棉花喜光,吐絮期怕下雨,此地少雨,但是生长期却不能缺水,新伦州北部的丘陵却没有大的河流;

  再比如说土壤,棉花喜欢排水良好、砂黏适中的土壤,这一点此地符合条件,但是丘陵地的缺点就是排水良好,那就是保水性差,而土壤的养分也容易随水流失。

  这片地区让楚清挥汗如雨的主要原因是要解决灌溉的问题。也就是找到水。

  楚清向新伦州的冯知州请示,希望能够帮忙找些懂得寻水的人。冯知州热情洋溢的表达了一定会积极配合的态度,却并没有派人前来。

  再去问,答复就是:咱大宣一向是各地知州和通判有监管农业的职责,但是年年都劝课农桑、教民稼穑,却从没人有在那种丘陵地耕种的经验,也寻不到相关的人才。

  楚清倒是没说什么,楚元却气得不清:“话说的好听,还劝课农桑,啥啥都不会,他劝什么教什么?”

  楚清对这种态度也算有所理解:自己才是负责种棉花的“司棉员外郎”,只管棉花,不管其他,所以棉花种在哪儿、能否收获与人家没关系。

  换句话说,干好了,只是楚清的功劳,没他什么事儿;干不好,那你楚清自己兜着,跟人家说不着。

  所以人家根本不必理会你。你找到头上,人家能看在密侦司的名头上态度热情的接待你,也就不错了。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