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8章 甩不脱的麻烦_寒门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反正最后以理事处的名义再找补回来就是了。

  沃斯的四王子在筹备开战这件事,不论是皇帝还是楚清,都不觉得会是大问题,原因是现在沃斯也正是秋收时节,各部落都在忙着收成,他即便备战,也不好凑齐人手。

  但还是要防备万一。

  皇命抵达驻军,新伦州边境的军队各自准备起来,倒是精神饱满。

  棉花收完了,也都变成钱了,军士们手里的饷银按时足量发放,自然上下齐心,团结一致。

  白桦那边也加紧了监管,尤其是对那些不安分的旧东伦贵族和沃斯商人,不但严密监视,甚至还跟宋廷山一起大搞“人口普查”,逐户逐个登记,顺便搜找剩余的密卫。

  楚清这边也做出安排,如果沃斯有任何兵力集结的动向,不必第一时间通知自己,而是要先通知白桦,以备能及时与军队联络。

  不过沃斯的那些小子们毕竟都是从楚清手底下出去的,他们依旧尽可能把信息同时送到楚清和白桦两处。

  楚清决定再派商队走一趟沃斯国。

  这几年生意不错,因此派商队去沃斯,每年也就去一次,时间尽量安排在春夏之交剪羊毛的时节,那样小子们好歹能有菜吃,天气也不会很热或很冷。

  去年因为憋着坏想用棉花“坑”沃斯国,就没去;今年出于粮食问题的考虑也没有派出商队,但是现在得去了。

  原因很让人郁闷:罗二郎,大名罗安,他还在四王子的幕僚葛景泰手下呢。

  胡恒秋信中的要求是尽可能寻回流落在外的密卫,说皇帝对这些人“很是惦念”。

  可这个要求对楚清家的小子们来说难度太大。

  别看他们进入沃斯国有几年了,但没有能够接近权力阶层的机会。

  较为自由的是被聘请做“农师”帮助耕种的几十个小子,他们最初受谷蠡王聘请,后又被各部落争抢,还算吃得饱、穿得暖,也能受到礼遇。

  更多的则是混迹在各个部落中,他们的生活可就艰苦得多。

  过去东伦国还存在的时候,每年都会向沃斯国进行“劳务输出”,不然怕人家攻打自己。

  而东伦国灭后,大宣在新伦州建立互市,再后来两国建立交往,相互之间的走动也多了些,不过,大宣人就算做生意,也没人愿意去沃斯开铺子,最多几户商家凑成商队走一趟罢了。

  楚清派去的小子们都是以“国已破,不堪做亡国奴”的东伦人的

  名义,“逃难”到沃斯的。

  沃斯人不会对这些亡国之人进行看管,因为没必要。

  他们的国家被灭了,他们就是亡国奴,可不接受大宣的统治,那就是叛国的丧家犬,因此沃斯国也不会善待他们。

  他们如果是给人做工,那么工钱要比沃斯人少一半,干的活却比沃斯人多一倍。

  当货郎的,也是经常被人抢了东西不给钱,敢多废话就会被揍。

  即便是东伦的富人逃过来做生意,那也要加征商税。

  所以沃斯国对东伦人一向采取欢迎的态度,因为能逃过来的,都是有些小有家产的人,他们可以帮助沃斯国搞活经济。

  这些“二等公民”被控制在社会底层,被各个部落吸纳、监管。

  “要是咱大宣人也愿意去那边经商就好了!”白桦就曾经这样感慨过。

  基于这种情况,他们是没法接近四王子或者葛景泰的。

  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只是楚清不想为了皇帝那点恻隐之心,因为营救一个人而牵连一群人。

  所以楚清打算还是行商的名义去沃斯,有商队作掩护,接近四王子的机会就要大上许多,但是不强求,接触不上就回来,安全第一。

  至于还有没有其他流落沃斯的密卫,那就管不了那么多了,谁让皇帝心里也没个数呢。

  根据罗大郎讲的情况,四王子凯利迪这时候鼓动发兵,而不是待到冬季无粮时,所用的借口是准备打大宣个措手不及。

  因为沃斯国一向都是冬天难熬,所以每次骚扰边境都是在冬季或者初春,而这次要破掉这个规律,趁大宣秋收,在他们意想不到的时候出击,也正好多抢些粮食。

  要是进攻顺利,没准还能让大宣割地赔款什么的。

  至于为什么说赔款?呵呵,谁让你大宣不主动奉上粮食,还得让他们大老远亲自跑一趟呢?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