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1章 “春种一粒粟”(二)_寒门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佛门的生意嘛,哈哈哈……”楚清悄悄对小宝嘀咕。

  这可都是学问,楚清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无论如何,百姓们都领会到了知县老爷需要他们领会的精神,而这也启发了楚清。

  在她那个世界,是由学校带领学生们扫墓,帮助学生们了解历史和文化,懂得生命的意义,也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并且这种缅怀先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与亲情,培养孝顺爱家的品质。

  又联想到孤儿院,楚清不希望培养出一群白眼狼,就像当初的大凤她们,在人们的救助中反而迷失本性。

  所以,楚清在清明祭扫之后,马上对孤儿院进行整改,不但更名为“希望小学”,寓意他们是自己人生的希望,还增加了德育教学一项。

  其他教学,只是教授基础生活技能和生活常用字,而“思想品德课”才是主要科目。

  大凤她们那些姑娘们,愿意留在希望小学当老师的,楚清给留下了,并由百家兴担任“德育教导主任”,不定期授课。

  同时,楚清把宣化路附近属于自己的地皮拿出来作为“学田”,其收入作为“希望小学”经费。

  学校的师生需要和农民一样在这块土地上进行耕作,让孩子们懂得不劳无获的道理,培养自强不息的品格。

  并把每年五月初一,定为临洋县的“劳动儿童节”——出自劳动人民家庭的儿童的节日。

  至于怎么过这个节日,全凭各自意愿。

  但是“希望小学”会在每年的这一天,组织孩子们种下一颗沙枣树,也是种下他们的希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将来,每一颗脆嫩的沙枣,都将甜蜜他们的心灵。

  今天是第一个儿童节,楚清在这个把植树节、劳动节和儿童节糅合在一起的节日里,亲自带着“希望小学”的师生共同植树。

  曾经作为一个平凡家长看来,觉得是“整景儿”的一切操作,在如今统管一县封地的临洋侯看来,都有必要。

  地位不同,责任不同。

  植树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自由活动,楚清带着家人们一起去宣化路上逛街。

  徐光泽在清明节的讲话看来很是深入人心,楚清看到这条通往边境的、曾经冷清无人经过的道路,如今热热闹闹。

  过去贫苦百姓们拜蝗神庙、或者请“保家仙”,稍有余钱的会去道观、寺院祈福,现在则是来宣化路转转、逛逛。

  或是一路上山,去烈士纪念碑前瞻仰。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采把野花,去纪念碑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携亲带友,去纪念碑看看。

  生活的烦恼跟英雄们说说,耕种的事情向烈士们谈谈。

  纪念碑下的,都是百姓心中的亲人。

  宣化路两侧的摊位,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已经租出去八成,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卖啥的都有,而且价格不贵。

  甚至还有个专门的摊位,由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独自守摊位,这个位置是免租金的,招牌上写着:“代些书信,十文”。

  不论是给亲人写信,还是写扫墓用的祭文,都可以,还给免费读书信。

  有不识字的百姓收到信,可以让老者帮忙读。

  “希望小学”的大孩子们,在学田忙完了,也会来这里帮忙。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