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2章 百因必有果_寒门母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哎哟!姨母!哎哟!姨母!舅舅掐我!”小海星向楚清告状。

  楚清回头,看到百家兴又揪上小海星的耳朵,心中感慨万分:果真是百因必有果。

  正月剃头*,没有一个舅舅是无辜的;活该当舅舅的屁颠屁颠送红包——续命啊。

  百家兴看着楚清无可奈何却还纵容的样子就憋不住想笑。

  要不是楚清非把他留下休什么劳什子“陪产假”,何苦两人一起受这份“磨叨罪”,楚清一人受了,不就得了?

  如今倒好,百家兴是留下了,可楚清也没清净,哈哈哈……唉,造孽啊。

  要按百家兴的本意,现在的他应该跟着孟武一起出现在沃斯玉矿,看望他的“岳丈老泰山”了。

  他可不是楚清那种“知道你过得不好我就放心了”的性子,他必须得“亲眼见到你过得不好而且越来越不好我才放心”。

  别跟他讲什么岳丈不岳丈、孝顺不孝顺的,百家兴只知道“有因必有果”。

  郑春秋又病倒了。

  因为四皇子把耽误工时、和劳工减员的过错全都推到他身上,写到奏报里。

  而皇帝痛斥的回文也到了。

  也真是奇了怪了,要物资死慢死慢的,敕旨来得倒是快!

  能不快嘛!

  先不说运送物资的小吏回去如何汇报,就说只要有楚家商队这帮小子在,郑春秋等人在沃斯什么德行还能瞒得住?

  估计皇帝都是最后一个才得到信儿的。

  可把皇帝给气坏了:“大宣开矿不少,便是玉矿也不是没有,何曾发生过如此骇人听闻的事件?

  撒泡尿都能死人?郑春秋以为用这个借口就能掩盖他工部所制火药品质低劣的事实?”

  胡恒秋倒是替郑春秋辩解了句,毕竟他看待问题还是比较客观的:“皇上,未必就是借口,因解手而亡的,只有一人,是郑春秋的小厮;其余人则是因为解决火药受潮结块问题出的事故。”

  四皇子在写信的时候,把郑春秋的小厮一并算在劳工中,是故意为之。

  因为一个小厮死不死不起眼,但是放在死亡人数里一起说,说明自己没错,错的都是郑春秋。

  这么做,其实也是四皇子的一种情绪发泄。

  他出来就是为长见识、给自己捞成绩的,选择与郑春秋合作,那是给他脸面。

  而郑春秋正是官途岌岌可危之时,更应谨慎做事,抱紧四皇子的大腿。

  可没想到,郑春秋如此不中用,现在已经身在异国,四皇子想反悔另谋他途都没办法,能不生气?

  皇帝也有此意,既然儿子想学做事,当老子的自然给行方便,可谁能想到竟给儿子选了这么个不着调的东西?

  若是寻常人家也就罢了,但皇家不行,皇子任何一点差错,都对他们的名声有损,对皇帝的声誉有损。

  所以听到胡恒秋接话,皇帝一下子把火气冲着胡恒秋发去:“不是借口?那你给朕说说,楚清的采玉队,有没有撒泡尿就死人的?”

  胡恒秋:“没听说有。”

  皇帝:“他们有没有火药炸死人的?”

  胡恒秋:“没听说有。”

  皇帝:“那你还说不是借口?”

  胡恒秋:“……”

  胡恒秋就觉得皇帝说的在理,好像又不是理。

  *注:正月不让剪头发的说法,源自清朝,满清政权为了统治思想,推行剃发令。

  满清政府施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见到汉人没有把脑门子亮出来就强行给剃发,不然真的当街杀头。

  汉人誓死抗争,死了很多人。

  当时江南一些文人士子便利用春节期间人都待在家中,将头发蓄起来,表达“思旧”之意。

  一为思念故国,二为思念汉人天下。

  这些文人士子的做法很快传遍各地,各地纷纷效仿。

  百姓虽没有太多家国大义、没有文人士子的学问,却也不愿留满人的“金钱鼠尾辫”,所以他们私下里传播这种蓄发办法时,错把“思旧”理解为“死舅”,而进行讹传。

  *这恐怕是天下所有外甥们被风俗传统裹挟得最无奈的事情了。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