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六章 难处(中)_扼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落入诸王掌控。

  而到了最后,随着前一次中都大乱,有力宗王纷纷身死。而郭宁趁势接收这些船队,遂得到了定海军起家的第一桶金。

  金国在走私贸易中的受益,却不代表宋国在这上头吃亏。

  宋国的海贸之兴盛,远远超过金国。作为商业繁荣的大国,与金国的贸易,只不过是宋国巨额外贸中的一环罢了。

  此前郭宁曾听海商说起,与宋国通商往来的国家除了金国以外,还有倭国、高丽、大理、吐蕃诸部、大越、占城、蒲甘、真腊、三佛齐、大食等五十余国,在其泉州、广州、温州、明州等港口交换的商品,较大宗的就有二百五十余种。

  宋国作为巨量贸易的中枢国家,一手进一手出,有得是赚钱的来处;从金国输入的马匹和毛皮等物,又确实有不可取代的独特优势。

  尤其是郭宁的定海军政权崛起以后,为了保障己方的财政和粮食支应,对于本来受限的马匹贸易全然放开,甚至大加鼓励。宋国在贸易上的直接得利由此暴增,很多明州的商贾,还因此获得了政治上的好处。

  待到李云的群牧所系统逐渐深入辽东,许多宋国海商甚至用尽办法,上门去阿谀李云,以求马匹的配额,彼此之间还会为此剧烈争执,引发不少海上的血桉。

  时间久了,这种两国俱都得利,而经手之人更财源滚滚的贸易,自然纠合出一大批既得利益之人。

  早年在宋国家道中落的章恺,如今便重新买回了自家田地,兴造了数十亩的园林,还得了个通仕郎的官阶。得他引荐的周客山,也成了地方上众多豪绅、官员的座上宾。

  郭宁和身边的幕僚们一直觉得,不用自家操心,得利之人自然会维护自家的利益,去反对任何影响他们赚钱的计划。

  可这一次,这些人的力量,居然被强压住了?

  据报,在临安朝堂上掀起风潮的,是一批不知所谓的言官;但具体将之推动朝堂共识,进而在短时间内形成政令,一口气贯彻下去的,则是南朝的权相史弥远。

  这史弥远,在中都朝堂上是有些名声的。

  泰和年间,宋国擅起边衅,而大金举倾国之力,以九路兵马大举伐宋报复,先后攻取了东路的真州、扬州,中路的襄阳、江陵和西路重镇和尚原、大散关等地。

  但是,大金毕竟虚弱了,各部军将的智略勇勐,远不及开国时候;底层将士多用汉儿和糺军,战斗意志也很成问题;而且那么多的兵马调度,后继粮秣压根支应不上,各地都有百姓不堪压榨,发起暴动,以至于地方官员叫苦不迭。

  所以金军打到江边,已经倾尽全力,过程中还被宋国的几支有力兵马崩得满嘴是血。宋国但凡多一点点的耐性,大金的攻势就没法持续。

  这时候,多亏了南朝宋人的软弱性子。临安朝廷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