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二章 贞观十三年_西游之问道长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不能自拔。

  当年,封神大劫,比起这西游大劫更要惨烈百倍。

  多少大罗金仙陨落其中,此间可怖,真是不可不察!

  陆北和袁守诚叙了几句话,也不多留,飘然离去了。

  ……

  ……

  如原著一般,泾河龙王因为违抗天条,多下了雨数,为此触犯天条,被天庭派人拿下问罪。

  其实,天条这东西,对于陆北自然是形同虚设,但对于泾河龙王这等普通真龙,却是头上悬着的一柄利剑。

  泾河龙王就是再次求到袁守诚那里,受其指点,转而去求唐皇。

  而后……魏征梦中斩龙,泾河龙王怨念不散,搅得唐皇心绪不宁,遂以二将军守门。

  游地府归来,听从崔判建言,做水陆法会超度亡魂,此事也就落在了金山寺住持玄奘的头上。

  贞观十三年。

  这一天,风和日丽,天朗气清。

  长安城来了两个游方僧人,拿着锦镧袈裟,九环锡杖在大街上叫卖。

  未几,被正要上朝的萧瑀引见给唐皇,二僧遂分文不取,将五宝赠献而出。

  唐皇心下大喜,将锦镧袈裟、九环锡杖、紫金钵盂赐给了玄奘法师。

  水陆法会上,观音菩萨以大乘佛法当众说之,引动玄奘西去取得真经之念。

  此事既成定局,于朝堂之上,就有人说道:“西去万水千山,多有危险,陛下应选派武艺高强之人护持圣僧。”

  唐皇颇觉此言有理,遂在都中选了二人:一为公门第一快刀,董令;一为浣花剑主陆瑜。

  唐皇给二人赐下黄金、绢帛、田宅,着二人西行护送玄奘法师到天竺国,大雷音寺取得三藏真经。

  关外。

  十里亭。

  正是九月时节,秋高气爽,草木深深。

  近处甲士执戟侍立,阵阵萧瑟秋风吹过,旌旗猎猎,呼呼作响。

  百官公卿手持玉笏,在不远处恭敬立着。

  十里亭外以绢纱为帘幕,一石桌,数石凳,唐皇和玄奘相对而坐。

  宫人执壶斟酒。

  唐皇举起酒爵,问道:“御弟雅号甚称?”

  玄奘微笑说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

  唐皇说道:“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

  闻言,三藏忙是谢恩,接了御酒,“陛下,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

  “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饮此一杯,以尽朕奉饯之意。”唐皇手捻胡须,微笑说道。

  三藏不敢不受。

  他接了酒,方待要饮,只见唐皇低下来头,将御指拾了一撮尘土,弹入酒中。

  三藏不解其意,停杯踌躇。

  “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唐皇问道。

  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归上国。”

  唐皇说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三藏面露恍然,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

  唐皇又着人唤过选派的二人,沉声说道:“尔等在长安的家眷亲朋,朝廷会妥善安置。你们这一去,不需担忧,一路可尽心护持圣僧,或三年,或五年,回返都中,朕定不吝勋爵封赏。”

  一旁的左武卫将军侯君集,也是凛声说道:“好生办事,”

  董令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汉子,国字脸,面容刚毅,闻言,抱拳道:“陛下但请放心,卑职定护持圣僧一路平安。”

  陆北眸光流转,也是肃然说道:“必护送圣僧去往西天。”

  唐皇这才满意,又是叮嘱了几句,这才和三藏洒泪相别。

  云团之上,观音菩萨渐渐收回目光,她突然意味莫名地笑了笑,清丽如雪的脸颊恍有圣洁光辉流转而过。

  “菩萨……”

  惠岸行者面带疑惑,低声问道:“我们还跟着吗?”

  “不用,有太微帝君在,可保三藏无虞。”

  观音尊者轻声说道。

  心中却在思忖,也不知那金箍,如何骗太微帝君戴上。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