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零三章 大明的战争债券【求全定】_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十万。

  但最近几年大明经济飞速发展繁荣,再加上倭国辽阳等地方大批的金银流入境内,不少东西的物价都有大幅度增长,原本显得比较多的银子就变得稀松平常。

  而且大明开国之初,还沿袭了历代封建王朝在官员制度上的一个措施,那就是大大小小的朝天衙门当中存在大量的胥吏!

  这些胥吏,虽然也代表了朝廷的权威,但并不是享受正是官员待遇的成员,他们往往干活最多却又拿不到朝廷的几个大子儿,这接触具体的事务当中,自然就会逐渐手黑贪赃枉法起来。

  “提高俸禄?”

  “扩招官员?”

  老哥朱元章中不禁琢磨这两条朱瀚提出的建议。

  毫无疑问,这两个建议有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那就是需要花费大批的银子,每年发放俸禄。

  朱元章现在最为开心的事情,一个是接到边疆各个军区行都司的捷报,另外一个就是轻点大明国库内的存金库银。

  一旦实施出汗这两条建议,那大明国库内的金银至少要消耗掉三四成。

  “七五,给官员提高俸禄,这个咱倒是赞同,可是要扩招官员,那实在是有些浪费啊,朝廷现在使用的官吏,不是已经够用了,要是再多招一些官员,你岂不是给了许多人偷懒的机会?”朱元章有些疑惑的说道。

  朱瀚却依旧从容,“我说的扩招官员并不是简单的招募新人,而是要把朝廷现在使用的许多吏员,把她们招募成为正式的官员,也像正是的官员一样考评、录用、罢免和调任!”

  朱瀚说的这个问题恰恰就是刘伯温,李善长等人没有想到的明代基层官员问题。

  历史上的明清两朝,在封建统治上可谓是登峰造极。

  但是他们对于基层官吏的管理却一直没有什么进步。

  地方上的权力实际掌控者并不是朝廷派遣的流官,而是那些官职并不高也不入流的吏员。

  地方上的吏员往往都几代人传承,而且他们不需要像朝廷的流官一样有任期和调离的限制,再加上他们相互之间联姻结拜,这就造成了铁打的吏员,流水的官。

  地方基层上的权力腐败,烂得最深的就是这些在朝廷重臣眼中不起眼的吏员。

  朱瀚的计划直接是把这些最底层的官吏直接纳入朝廷的统一考核,断绝基层权力上吏员世袭和相互勾结的土壤。

  朱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老哥朱元章顿时激动的拍掌较好。

  “七五你这个提议实在是太好了,说到咱的心坎里去了!”

  朱元章一边说的,心中一边不停记起,当年元朝的基层官吏在催收税赋的时候,把自己老爹老娘给逼得家破人亡的场景。

  百姓们总是觉得朝廷的大官都是清官,地方上吏员多都是难缠的贪腐之徒。

  但朝廷却一直没有拿出相应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大明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