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2章 高,太高了。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治国的。

  诗赋承载的是小道,是用来抒发情绪,发表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的。

  这一点,就连最著名的诗人也都承认。

  就算是对扬雄那句话有所不满的人,也只敢说:

  诗词小道,但也不能不重视啊。

  听听这话,充满了憋屈不服气,可也不敢否认扬雄的话。

  两人只是没有想到,陈景恪自己作为家,竟然如此的不给自己面子。

  将弄到了文艺一类。

  事实上他们不知道,直到二十一世纪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鄙视链依然存在。

  有些比较极端的严肃文学作者,公开表达对通俗文学的轻视。

  最严重的一次,国外某文学类大奖,因为有通俗作品获奖,某严肃文学作者拒绝上台领奖。

  原因很简单,和通俗文学一起领奖,拉低了档次。

  把那个通俗文学作者委屈的,都差点落泪。

  要知道,他也是世界知名的大作家啊。

  外界吃瓜群众只觉得那严肃文学作者无理取闹,但在圈内确实如此。

  上辈子,陈景恪也属于吃瓜群众。

  看到那個新闻,他觉得那严肃文学作者太过分了。

  都是搞文字创作的,哪来的优越感啊?

  但穿越之后,自己也开始搞学术研究才知道,两者真的不一样。

  写的再好,也永远无法达到学术研究的高度。

  就好比,四大名著再出名,也从来不会有人拿它们和《论语》做比较。

  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所以,在给大明周报划分模块的时候,他将、诗词之类的,放在了文艺模块。

  或许会有人不满,但无所谓了。

  谁不满敢吭一声试试,都不用陈景恪出手,周围人就能用唾沫把他淹死。

  你一个臭写的,也配和写学术文章的相提并论?

  呸。

  接着又讨论了报刊运输问题,在现代报纸就讲究一个时效性。

  所以必须第一时间就要把报纸送到读者手里。

  你做不到,就会被竞争对手淘汰。

  但现在这个时代,时效性的这个“时”被延长了。

  信息时代,这个‘时’是及时,是当天。

  现在,这个‘时’能保持在一个月内,那都是合格的。

  如果能半个月内送到读者手里,那就可以说一声及时了。

  如果能做到一周,那你就是这个时代的‘口舌’。

  更何况,大明周报是独一份的,没有人任何竞争对手。

  这玩意儿的威力,只要不傻都知道。

  朝廷不可能放任私人办报,也不可能办好几份报纸,让它们相互竞争。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很多年,大明周报都将是唯一的报刊。

  所以,他们不需要太考虑时效性。

  “但时效性太差也不行,毕竟我们是一份周刊,是朝廷主办的周刊,不能做的太差。”

  “所以,洛阳地区必须做到即日达。”

  “中原和江南那几个靠近江河的省份,必须做到一周内送达。”

  “偏远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送达时间,但最晚也不能超过一个月。”

  “海外除了淡马锡,别的地方只能随缘了。”

  至于找谁来运输,解缙和方孝孺觉得利用漕运和驿站体系就不错。

  这是最省时省力的办法。

  但陈景恪却提出了不同意见:“驿站和漕运牵扯太广,而且也更加的重要。”

  请收藏:https://m.aoyue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